1963年,一名僧人为抗议越南吴庭艳政权的腐败和无能而自焚。
这一场面被美联社记者彼得•阿奈特拍下并传遍全球,让世人意识到越南局势的严重性。
阿奈特后来说:“如果我跑到这名僧人旁边踢翻汽油桶,他就不会死。
作为一个人我想这样做,但作为一名记者我无法这样做。
”1993年,南非摄影记者凯文•卡特前往饱受饥饿困扰的苏丹地区进行采访。
他亲眼目睹一个饥饿的小女孩瘦骨嶙峋地坐在那里。
而女孩背后有一只虎视眈眈的秃鹫,似乎在等待小女孩成为它的美食。
卡特凭借这张记录大饥荒惨状的照片于第二年荣获普利策新闻奖。
但同时也有人指责他在拍照之前应该先救那个小女孩。
前两天,一名韩裔同胞在纽约地铁站内被一个流浪汉推下月台,结果被迎面而来的列车撞击身亡。
这位同胞被推下后曾想奋力爬上站台,结果还是不幸遇难。
而在这1分多钟的时间里,当时就在附近的摄影记者却按下了49次快门,只顾拍照。
《纽约邮报》在头版刊登了他的照片并加上极具刺激性的标题《这名男子即将死去》。
在事发现场,摄影记者通常都会苦恼“是先救人还是先报道”。
有时一张拍下一个人死亡的照片会拯救更多人的生命。
但即便如此,这名摄影记者和《纽约邮报》的做法还是大幅超出了底线。
1964年,二十七岁的基蒂·吉诺维斯在纽约住宅区内遭到一名男子行刺。
听到她呼救的邻居们开灯后,这名男子慌忙逃走。
但邻居并不想弄清楚为什么会有人呼救,他们很快关上了灯。
于是那名男子又返回来,再次对吉诺维斯行凶。
吉诺维斯最终不幸身亡。
很多邻居在关灯之后透过窗户看了30多分钟,但没有一个人向吉诺维斯伸出援手或报警。
周围人越多,责任感就越分散,所以大家都不愿自己去帮助陷入困境的人。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吉诺维斯综合症”。
纽约地铁事件也是如此,虽然站台上有很多人,但没有一个人向挣扎求生的人伸出援手。
难道是因为异乡人聚居的纽约本身就很冷漠?看到“悲情城市”纽约,不禁想起因在东京地铁站勇救跌下月台的日本人而不幸遇难的李秀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