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朝鲜编辑]人人求“金饭碗”谁来“造饭碗”?

朝鲜日报经济部副主任 朴宗世

查看韩文原文

曾一度大企业的工作岗位不受求职者的青睐。
掀起风险投资热潮的2000年前后,如果拿出“三星”、“某某银行”等大企业代理、科长级别的名片,对方会开玩笑地说:“还在这种过时的地方工作?”当时人们都非常羡慕“某某科技公司”等能使人联想到新技术的风险投资企业总经理(CEO)或高管的名片,这在择偶方面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大企业为留住那些想要出去创业的人才而头疼不已。
但是,源自美国的“网络泡沫”破裂后,韩国的风险投资热潮也迅速冷却,靠梦想过活的新兴企业备受冷落。
美国硅谷此后仍在接下来的浪潮中不断出现失败和成功的事例,但并未波及韩国。
而且,波浪席卷过的地方反而出现了逆流。
安全比挑战更英明的气氛在韩国社会默默扩散。
比起理工系,优秀学生们更倾向于医科系和法律系,而且在创业和稳定的大企业中选择了后者。
看到前辈们创业失败后很难有机会东山再起,后辈们纷纷致力于找“金饭碗”力求一劳永逸。
首尔大学最近进行的九级职员公开招聘中,吸引了大批就职于大企业集团的人才。
虽然年薪只有大企业的一半,但“保障60岁退休”、还可以获得退休金,这种安全感吸引了优秀人才。
谈论这些也可以说是吃饱了没事干。
因为很多韩国青年在做临时工,找不到像样的工作。
但是,我们还是需要那些虽然暂时一无所有但却充满热情要创业养活数万人的年轻人,只有这样韩国才有未来。
在美国,年轻的优秀人才中约有1%自己创业。
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沃尔玛的山姆•沃尔顿、苹果的史蒂夫•乔布斯都是20多岁时开始创业的。
现在韩国年轻人最想就职的三星、现代、LG集团的创始人也都是在20多岁的时候开始创业的。
现代集团已故总裁郑周永创立米店“京一商会”时23岁,三星集团已故总裁李秉喆在马山创立协同精米所时26岁,LG集团已故总裁具仁会创立合作社时22岁。
如果他们当初选择“金饭碗”并安于现状,就不会有今天的韩国。
韩国候任总统朴槿惠在大选中曾表示会为保持经济活力而培养大批中坚企业,并通过鼓励创造的经济政策培养风险投资企业。
她还说要严格管制大企业的不公平行为,建立健全的企业生态环境。
但是,如果不创造新的需求和市场,没有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年轻企业家,这些都只是空谈。
在首尔大学教授金兰都的著作《因为痛,所以叫青春》中获得安慰的青春很重要,但像史蒂夫•乔布斯所说的“求知若饥,虚心若愚”那样充满心跳的青春也同样重要。


输入 : 2013-01-17 16:36  |  更新 : 2013-01-17 16:36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