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特派记者评论]韩国大企业中国处境艰难

朝鲜日报驻北京特派记者 崔有植

查看韩文原文

21世纪初,韩国服装企业衣恋集团(E-land)在中国市场上面临不少烦恼。
虽然店铺数量迅速增加,衣服也很畅销,但因为是中低价品牌,所以收益不是很好。
为了突破这种局面,衣恋集团采取了进驻百货商店的战略。
随后,衣恋卖场逐渐进入上海等中国大城市的著名百货商店。
进驻百货商店的初期,高额租金是一个难题,但却可以巩固高级品牌的形象。
正因为这个大胆的改变,衣恋集团在中国的近6000个卖场去年创下2万亿韩元的销售额,取得巨大成功。
另一个成功进军中国的企业巴黎贝甜(Paris Baguette)也有着类似经历。
巴黎贝甜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时,在上海具有代表性的外国人聚居区古北开设了一号店。
推行这一战略是为了提高高级品牌形象。
2012年对进入中国市场的韩国大企业来说是惨淡的一年。
除三星、现代汽车之外的很多大企业都面临业绩不振的局面。
有些企业因主力产品销量不佳而撤走大批外驻员工,有些企业因多年来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目标而进行重组。
中国经济低迷是导致韩国大企业萎靡不振的一个原因。
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韩企在速度竞争中以失败收场。
在中国市场上,中国企业以及跨国企业展开激烈的竞争。
如果瞻前顾后错失良机,就会在竞争中遭到淘汰。
韩国大企业老总经营体制的优势在于可以迅速决策。
三星、LG等企业之所以能超越日本电子企业,这一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在中国市场上,这种体制反而成为软肋。
老总不了解中国市场,在决策方面有所犹豫,而当地首席执行官(CEO)则害怕承担责任,所以一贯进行消极经营。
一家大企业相关人士的话充分说明了这种情况。
他说:“写两辆5吨卡车那么多的报告也做不出投资决定。
”中国企业的迅速成长也给韩国大企业带来压力。
手机也好,家电也好,凭借平凡的产品无法战胜中国企业,必须推出中国企业难以模仿的产品来决一胜负。
另外,比起通过本地化提高对中国市场的认知度,韩国大企业更倾向于靠“关系”解决问题,这也是一个问题。
最近采访的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表示:“认为只要有关系就万事大吉的想法是外国企业在中国犯下的最大错误。
”衣恋集团和巴黎贝甜的成功秘诀就在于亲身体验并了解中国市场,从而具备了中国企业很难跟上的竞争力。
韩国大企业应该向这些中坚企业学习。


输入 : 2013-01-21 13:37  |  更新 : 2013-01-21 13:37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