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中国观察]习近平外交的新内涵

朝鲜日报/撰稿=金兴圭,诚信女子大学政治系教授

查看韩文原文

习近平上台后,中国外交的传统模式开始发生变化。
中国逐渐摆脱发展中国家的认同感,以“新崛起的强大国家”的认同感为基础更加积极地参与外部问题。
习近平外交的关键是“新型大国关系”和“均衡”。
“新型大国关系”指的是中美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中国不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并在这一秩序内展开良性竞争;第二个是相互尊重核心利益;第三个是以平等、互惠为原则通过对话解决问题。
“均衡”是针对美国的“战略再平衡”政策。
中国将加强与俄罗斯、欧洲、非洲等地的关系,迂回应对美国对中国施加的压力。
习近平上台后最先访问俄罗斯和非洲国家并非偶然。
下一个访问地或许就是欧洲。
中国认同感的变化以及因此带来的世界战略的变化目前尚未具体体现在韩半岛战略上。
中国外交模式转变为新型大国外交对韩国来说不完全是好事,但对北韩来说更有负担。
北韩进行第三次核试验后,中国对北韩的态度和过去截然不同。
据说,党内高层人士就现有北韩政策的妥当性提出质疑,并下达指示让韩半岛问题专家重新考虑。
中国还对联合国安理会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对北制裁决议投了赞成票,对媒体和舆论对北韩的指责也表现出宽容态度。
同时还在进行包含新内容的内部教育。
一向提倡传统主张的韩半岛问题专家面临非常困惑的局面。
但也不能因此而乐观地认为中国对北战略会瞬间改变。
中国就像一艘庞大的航空母舰,改变战略需要很长时间。
而且,维持北韩的战略价值的结构性条件尚未改变。
中美之间战略竞争仍然存在,韩中之间的政治互信比较薄弱,还有韩美同盟和两岸统一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很难放弃可以用作战略筹码的北韩。
因此,不爆发战争、不发生混乱、北韩政权不崩溃、无核化的所谓“三不一无”韩半岛政策基调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但是,中国外交内涵已经开始变化,从中长期角度看,这很有可能会使韩半岛政策产生变化。
韩半岛问题已然进入中美势力转移的漩涡之中。
美国和中国暂时都想与韩国保持良好关系。
韩国成为中美势力转移的中枢。
中国认为,只要让韩国站在中国一方,东亚战略均衡局面就会有利于本国。
现在表面上虽然是多事之秋,但对于韩国来说也是一个机遇。
韩国应该借此机会在北韩问题上主导中美两国。
现在需要做的是先发制人,拓宽共同利益领域,缩小分歧。
韩国外交和安全团队不知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发挥战略和策划能力打破僵局。


输入 : 2013-04-08 17:25  |  更新 : 2013-04-08 17:25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