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特派记者评论]“富人穷市”温州矛盾的启示

朝鲜日报驻北京特派记者 崔有植

查看韩文原文

上海以南350公里左右的浙江省温州市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中小企业城市。
从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皮革、缝纫、制鞋等行业,微利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诞生,甚至当时有人说“中国城市每十个商户中就有一个温州人”。
温州起步于家庭作坊。
在炎热的夏天,一家人在破旧街头路边铺上席子不知辛苦地劳作,这是当时温州企业的典型风景。
温州人正是以这种方式积累了巨大财富,甚至因此出现了“温州模式”这样的用语,令其他城市的人羡慕不已。
但是如果去温州看一看,就会因破旧的道路和杂乱阴暗的街道大吃一惊。
仿佛置身于中国西部某个落后城市。
温州市的财政收入在浙江省内的城市中也是倒数几名。
富有的居民、贫穷的城市,这种怪异的组合是如何形成的呢?温州商人通过做企业赚了大钱,但没有把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技术开发。
温州人带着成箱的钱游走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热衷于炒房地产。
把在温州挣的钱投资到其他城市,温州不可能同时发展。
他们赖以积攒财富的那些企业,在二、三十年后的今天仍然停留在中小企业的水平和规模,正在丧失竞争力。
温州模式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陷入破产危机。
随着中国大城市房地产价格的暴跌,导致不惜借高利贷投资房地产的温州商人受到重创。
因无力偿还高利贷而选择自杀的事件频发。
企业家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追求利润做大做强企业,使企业的发展转化为社会的进步。
温州模式的失败正是因为找不到这种企业家精神。
韩国和日本的情况也大同小异。
中国国内的私募基金最近积极寻找韩国和日本具有技术优势的中小企业进行投资。
挖掘有技术优势的韩日中小企业,帮助他们进入中国市场,待这些企业在中国取得成功后,企业价值会得到升值,初期投资资金的私募企业可以卖掉股份赚取利润。
但是同样会遇到意外困境。
得到投资方案的韩国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会向中方提出“购买10%至20%,还不如干脆收购整个企业”。
继续发展企业固然不错,但是已经挣了不少钱,企业主年龄也不小了,不想再去陌生的中国市场去冒险。
另外,企业主说创业第二代也喜欢比较安定的国企工作,而不是继承家业。
七八十岁高龄创业人退休后大多聘用总经理的日本企业的状况就更难了。
朴槿惠政府提出的“创造型经济”的关键是重振企业家精神。
如果不能唤起日趋衰微的企业家精神,“创造型经济”很可能流于空谈。


输入 : 2013-05-24 17:37  |  更新 : 2013-05-24 17:37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