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世间万象]韩中“人文共同体”

朝鲜日报评论员 金泰翼

查看韩文原文

从世宗时期到壬辰倭乱为止长达200多年的历史中,朝鲜和明朝和谐相处的关系,在韩中历史上是罕见的。
在此基础上,两国的知识分子和政治家有过“诗文外交”。
1450年,明朝为通报新皇帝即位,派遣文人聚集的翰林院学士倪谦做使臣前往朝鲜。
此前,明朝主要派宦官做使臣,并有不谦之举。
世宗安排当时最高文士郑麟趾、成三问、申叔舟相迎。
刚见面时,两国文士展开微妙的相互试探。
但双方很快就了解了对方的教养和人品。
倪谦用诗表达了来到朝鲜的感受。
当时倪谦做了15首诗,郑麟趾、申叔舟作诗6首、成三问作诗5首。
倪谦在回国前对郑麟趾敬佩地说:“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并和申叔舟、成三问成为结拜兄弟。
从此以后,明朝每次都挑选文士作为派往朝鲜的使臣。
把明朝使臣到来后所做的诗和朝鲜官员的对诗集结成书,成为朝鲜当时的传统。
直到明朝结束,发行文集24次,共50卷。
当时中国和周边国家采取这种诗文外交的例子并不多见。
因为当时中国作为东亚的宗主国,对所有周边国家居高临下。
明朝当时对朝鲜高度评价说,朝鲜虽然是外国,但读书人多、礼数周全。
只有派有学问的人做使臣,才不至于有失中国的体统,才能不失去人心。
”韩国和中国之间互相争斗出现矛盾的经历也不少。
但与此同时,在学问、思想、艺术等文化领域一直在扩大共识,并取得长足发展。
韩国在接受中国文化的同时,以韩国特有的方式进行发展。
韩国总统朴槿惠在韩中首脑会谈中引用孔子《论语》中的句子,敦促北韩改变。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用从唐朝学成回国的崔致远的诗句回敬朴槿惠,以此表明韩中关系的特别。
两位首脑决定成立“韩中人文交流共同委员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
即便是在个人关系中,比起“厉害”“有钱”等恭维,更体面的评价恐怕是欣赏对方的精神品格。
如果韩国和中国能够把文化作为共同的分母,互相加强理解和尊重,两国关系必将更上一层楼。


输入 : 2013-07-01 17:55  |  更新 : 2013-07-01 17:55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