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我们迎来中韩建交22周年。韩半岛的分裂和中国的共产化,曾使韩中40多年没有过任何交流。尤其在中国参加朝鲜战争(韩国称6ㆍ25战争)后,两国关系呈现互相敌对的状态。黄海一度成为黑暗和沉默之海。但,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鉴于彼此的需要建立了国交。建交当时两国交易量为64亿美元、占整体交易量的4%,而去年为2,289亿美元(出口1458亿6900万美元,进口830亿5300万美元)占整体交易量的26.1%,相比建交当时出口增加了55倍、进口增加了22倍,实现了非常惊人的发展。
在人员交流方面,预测今年将进入1000万人时代。韩国观光公社表示,至5月份访韩的中国人已达209万5749人,预计年末将超过550万人大关。而中国观光局统计结果显示,近10年平均有400万人的韩国人访华,且因中韩两国关系的好转,预计今年会突破450万人。即,今年韩中两国将进入人员交流1000万人的时代。这样的人员交流,此前访华的韩国人比访韩的中国人多,但从去年开始已发生转变。
如今,黄海已不再是黑暗和沉默之海,而成为光明和交流之海,扮演着中韩两国生命线的角色。过去的22年,除了中韩两国的物质、人员交流外,包括习近平主席的访韩在内曾有过31次首脑会谈。通过频繁的首脑会谈,中韩关系已发展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当然,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也不曾没有过困难和曲折,但两国均用耐心与智慧去克服,以至今日形成良好关系。
所谓“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反映中美、南北等多重国际关系的同时也影响着这些关系。美国宣布“重返亚洲和亚太战略再平衡”,与中国相邻的国家或与中国存在纠纷的国家强化双边乃至多边关系,中国则认为美国这样的动向是对中国的牵制或包围。这可从强化韩美同盟及韩美日合作体制的动向中,中国做出的敏感反应察觉到。中国如此的认知和反应有时让韩国感到不舒服且不安。
中国对美国“重返亚洲和亚太战略再平衡”的回应,应该就是习近平主席提到的“新型大国关系”。习主席在去年访美时,向奥巴马总统主张,在历史上现存力量和新兴力量之间存在“战略性冲突”,但中美之间则不存在任何冲突,这样的新关系就是“新型大国关系”,同时强调美国应承认“中国的亚洲主导权”且并没有想包围中国的意图。习主席的“新型大国关系”是其在2012年就任党总书记时为“中国梦(到2049年建设强有力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设定的新国际关系(主要是与美国的关系)。
习近平主席的梦想是:将现在的G2(超级大国美国和强大国中国)改变为新G2(超强大国中国和强大国美国)的时代,要建设强有力的现代国家,即实现超级大国。梦是人类存在的理由、是所期望的人生目标,这一点对个人、对国家都是珍贵的。因此我们期待“中国梦”能够实现。但中国有必要倾听美籍华人2代蔡美儿(Amy Chua)的言论,她在《大国兴亡录(DAY OF EMPIRE)》上写到,可以从“宽容”和“多元化”角度寻求强国成长和没落的原因。中国主张“求同存异”即,寻求共同之处,保留不同意见,但为了成为有责任感的大国,就算或多或少有不同意见也要努力积极去接受。
老子也早在《道德经》上提到“大国者 天下之下流 天下之交 天下之牝”,这里的大国是指如今的强大国。强大国应该像“天下之下流”接受大小不一、清浊不一的水,最终形成大河。即,应成为聚集弱小国家,进行交流的场所。这如同母畜静止不动,也会有公畜自动寻来。超级大国就算静止不动,弱小国家也会为了自己的安危和国家利益来找强大国。她强调,这时强大国的必备条件就是“宽容”和“多元化”。因此迎接中韩建交22周年,我们期待渴望成为超级大国的中国成为“天下之下流”,成为讨论并解决周边国家核开发或安全威胁以及历史问题的场所。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朝鲜日报中文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