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中国媳妇的韩国婆家生活

朝鲜日报Premiumchosun/文:龔芳(韩中翻译)

2013年春天,37周岁的我在经历了十几年的社会生活后,在韩国这个异国他乡重新开始了久违的校园生活。然而与十几年前不同的是,我身边的同学不再是和我的同龄人,而是一帮二十多岁到三十刚出头的未婚青年们,都正值恋爱或准备结婚的年纪。

同学们聚在一起吃饭聊天,聊起各种生活琐事,而每当提及未来的婚后生活和婆家的话题,这些未婚的女生们总是会发出感叹:“婆家的世界啊!”那语气里有种难掩的叹息和畏惧,感觉婆家是相当辛苦和让人为难的存在体。班里的女同学也问过我:“姐姐,你一个外国人嫁给韩国人,你在婆家是怎么过的?不觉得辛苦吗?”

其实我不能说自己的经历具有普遍性,因为2003年和丈夫结婚后,但由于工作的关系,大部分时间住自己中国的娘家,并没有和韩国的婆婆一起生活。逢年过节时,会来韩国和婆家的亲人们团聚一下,这么一晃已经十个年头过去。

还记得十年之前2002年的冬天,我第一次来丈夫在釜山的家里和未来的婆婆见面。发现她和我性格内向的老公不同,身材高大,爱说爱笑,说话时嗓门大,混合了全罗道和庆尚道方言的口音,让我这个只学过首尔话的外国人,有时听不懂她在说什么。那段时间,我总在家里的衣架上看见一件全新的白色毛绒外套,款式年轻,尺码小,应该不是我婆婆穿的,但家里没别的女人,我心里就有些纳闷儿。后来才知道是婆婆知道我要来,事先买了打算送我的。可见了我本人才知道我身高169厘米,绝对穿不了那么小的衣服,也就没跟我提这衣服的事儿——可见我也和她想象中的不同。但因为身高差不多,我们能穿同样尺码的衣服和鞋子,这一点是让婆婆开心的。此后,我陪着婆婆一起去澡堂洗澡,她带着我去买东西,把我介绍给市场里的熟人,——性格不同的两个人,却能相处融洽。

老实说,结婚后最让我感到困窘的问题,是在厨房里。当时我根本不会做韩国菜,只能站在厨房里看婆婆为准备饭菜忙碌,心里觉得过意不去,却又无计可施——这种尴尬又无奈的状态一直持续了很久。我一直生活在中国,基本的中国料理会做,韩国菜却没机会学习。每到逢年过节,婆家的女人们在厨房里忙碌时,只有我呆站在一旁,虽然没有被责怪,却总感觉到一种难以融入其中的压力。最近,我改变了思路——干脆放弃在厨房里瞎搀和,让自己充当起饭后洗碗机的角色——这样各尽其能、各司其职,顿时感觉自在了许多。

生活中有太多琐事,就像刚结婚时,我无法理解为什么晚上里不能剪指甲、为什么结婚后叫老公“哥哥”会让婆婆不满、不清楚过节或祭祀时要买什么东西……现在和未来,我一定还会有许多不明白和不理解。一个家庭里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情感和价值观——这诚然是个难点,但换个角度来看,也许是个优点——因为从一开始就明白彼此不同,即便遇到摩擦,也愿意秉承开放的心态,不随意带着恶意猜测,相信彼此的善良,积极看待并接受对方和自己的差异。

因此,我想对周围尚未结婚、又对婚后的婆家生活心怀好奇和畏惧的朋友们说:无论本国人或者外国人,不要忘记我们原本是来自不同空间和轨道的星球,期待对方完全紧贴自己,会有发生碰撞的危险,因此就算不能做到同轨道运行,也至少时常伸出手来用力挥舞一下,让对方明白我在努力靠近。

输入 : 2014-12-05 09:22  |  更新 : 2014-12-05 10:25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