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人都说:“年越过越没劲。”确实如此。小时候盼着过年,因为过年能穿漂亮新衣服、吃美味饭菜,还能得压岁钱,太开心痛快了。可如今只要愿意,平时也能买新衣服穿,美味饭菜天天吃,而压岁钱不仅拿不到,还得拿了钱给别人发红包——这成了过年的一大烦恼。
中国的“压岁钱”,习惯包在红信封里,所以俗称“红包”。传说大年三十夜里把红包放在孩子枕头下,能保佑孩子平安健康,因此春节有发红包的习俗。韩国农历新年也给孩子发钱,称为“岁拜钱”,但用白信封包。第一次看到白信封包的岁拜钱,我着实吓一跳,因为中国只有去葬礼送吊唁金才用白信封,其他喜事统统用红信封,以示吉祥和祝福——这是中韩两国习俗相通又不同之处。
听姑姑说他们小时候压岁钱只有几分钱,拿5分钱的压岁钱去庙会买一碗肉丸子,也吃得好开心。我小时候,八十年代初,最初压岁钱是一毛两毛,后来涨到五毛一块,一块两块,五块十块,再后来九十年代时就忽然涨到五十块一百块,而现在一二百块已是最基本的了。
曾看过一个网络帖子,叫 “晒红包”。发现大部分人和我家标准差不多,但也有人晒出“奶奶两万、爸妈一万、姑姑八千……”这种天价红包,几天下来,几万元红包轻松入袋,引发围观者的感叹和羡慕。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吐苦水说最怕过年,因为买礼物和发红包,会让一两个月工资瞬间蒸发,“过节”也称为“过劫”——“被节日打劫”。
关于红包的烦恼不只是钱包大出血,红包里包多少钱的问题也很恼人。前两天,我回家拆开儿子拿回来的红包,发现里面的钱比我预想的多,心里顿时焦急了起来,担心人家误会我故意包得少了,怕影响亲戚感情。可红包没名字,不知道是谁送的;就算知道是谁,也不能追到人家家里把钱补上——这点事儿,让我忐忑郁闷了一整天。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钱包越来越充实了,可炫富和攀比也愈演愈烈,这自然也影响到了发红包的传统。红包本来寄托了长辈对晚辈的亲情和祝福,却渐渐变成炫富的手段,而红包金额的大小也很容易成为孩子衡量亲人亲情深浅的标尺。一位网友说:“现在红包的钱多了,但最想拿的是以前姥姥20元的红包,可惜她已经不在了。”这话让我鼻尖一酸——奶奶在世时,包的钱不算多,但每次的红包都是她亲手制作,并用端正的毛笔字写上我们的乳名。
红包的另一个烦恼是要怎么用这笔钱?我家红包钱不算很多,但儿子今年也收了几千元。有很多家长选择给孩子投资,有人给孩子买基金,还有家长买黄金。我跟妈妈商量过了,用儿子的名字去银行开个定期账户,把他这两年的压岁钱存起来,这样在他大学前能存一笔不小的金额。最后教儿子明白这钱是他的,但不能挥霍,因为这是长辈们爱心的累积,要懂得感激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