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引发的美苏太空竞争并不是单纯的科学技术竞争。这是探查对方国家的间谍战的延续,也是彰显国力的宣传手段。美国终于在1969年将载人飞船“阿波罗11号”成功送上月球,对苏联“还以颜色”。但太空竞争却在此后急速降温。有人指责称,登月的成功与庞大的成本和危险性相比收获微乎其微,因此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无人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于本月14日成功登上月球。中国是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登陆月球的国家。2003年,中国载人宇宙飞船“神舟号”登月时,有人嘲笑称这是在追赶过时的潮流。但事实并非如此。以中国发射“神舟号”为契机,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和印度先后加入21世纪太空竞争行列。
宇宙产业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全球定位系统(GPS)、太阳能电池、空气清净器、特殊纤维等诸多衍生技术产品。在女性胸罩中含有为用于宇宙飞船天线而开发的形状记忆合金。在中国培养的20万至30万名宇宙产业人员中,有10万人以上属于研究这种民需技术的非军事领域专家。冷战时期结束以后,美国迅速将宇宙开发技术与民间产业领域挂钩,但苏联却因体制僵化,在民需转换上失败。虽然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但中国和苏联不同,选择了顾及实际利益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