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百年韩国]萧条时期的派德矿工

朝鲜日报/撰稿许东贤,庆熙大学韩国现代史研究院院长

查看韩文原文

▲身穿西装的123名派德矿工登上飞机(朝鲜日报1963年12月22日报道)。
《朝鲜日报》1963年9月17日社会版头条新闻的标题为《就业门窄进入社会难如登天》。这篇报道的内容为,韩国劳动部为向西德派出矿工而举办的第一轮考试中,共有765人突破4比1的竞争率合格。该报道还预测,由于国企、银行以及普通公司都面临严重的经营困境,14所四年制大学和38所初级大学的3.7万多名应届毕业生将展开比往年更激烈的求职竞争。当时的韩国还很贫穷,国民吃不饱饭。2400万人口中,失业者超过250万,员工超过200人的企业只有54家,人均国民收入仅为87美元。《朝鲜日报》1963年12月22日报道称,第一批派德矿工(123人)启程前往德国,因大学毕业生占20%,他们被称为“绅士矿工”。正如该报道所说,在工业化萌芽时期,162美元50美分的月薪足以让他们远赴他乡在地下坑道里付出艰苦的体力劳动。
 
“乘坐升降机下到地下1200米后再向东走1公里,在那里脱掉工作服只穿短裤,做好准备工作。需要检查插在腰间的安全灯和防毒过滤器,手上戴着工作用皮手套,提着两个水桶和锤子,膝盖上还要绑上护膝。然后顺着倾斜15度的通道再下500米,这才来到工作面。但此时已经浑身是汗,短裤上也往下滴汗水。”(《西德的韩国人》,1971年)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韩国人口增长率和失业率居高不下,又饱受外汇不足困扰,前往德国的8300多名矿工和1.3万多名护士每年用血汗换来的5000万美元(占GNP的2%)外汇可谓是让韩国工业化发出新萌芽的一瓢清水。
 
萧条时期派德矿工和护士为生计奔波,终成为韩国经济增长的幕后动力;如今怀揣韩国梦来到韩国的外国劳工已是组成韩国社会的一部分,今日移民社会像一面镜子,让人们从中看到昔日韩国矿工们所做的牺牲。

输入 : 2013-11-05 16:14  |  更新 : 2015-02-09 02:05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