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提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可能会和金正恩进行首脑会晤。王毅在借着相当于韩国国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在北京召开的机会,表示今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需要对现有的国际秩序进行革新与改善,强调要树立新的国际关系。按照这一方针,中朝之间也在出现新的气流变化。
2013年习近平执政后,由于中方对朝鲜的核问题和远程导弹发射表现出强硬立场,中朝关系史无前例地降温。2013年第三次核试验后,金正恩在当年底处决了中国通张成泽,随后中国大幅减少了对朝的粮食、石油等经济援助。双方副部长级以上的高层官员交流也明显减少。习近平主席和金正恩之间的首脑会谈也不再被提及。朝鲜通过官方媒体攻击中国是“没有主心骨的国家”,难掩对中国的不满。与此相反,韩中两国走得更近,出现了“政热经热(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升温)”的现象。在历代中国领导人中,习近平主席是第一个不去朝鲜,而选择去韩国访问并进行首脑会谈的领导人。
中国可能意识到了朝鲜最近正快速向俄罗斯靠拢。鉴于习近平和金正恩很可能在今年俄罗斯与中国的二战胜利纪念活动上进行接触或会谈,需要事先对矛盾做个整理。有些人认为,韩国政府对中国邀请韩国参与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的要求反应不积极,而新国家党等允许部署THAAD(美国的末端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的主张不断扩散等问题也影响到了韩中关系。
如果中国改善对朝关系是出于符合本国“核心利益”的考虑,那么整个东北亚局势可能出现和过去几年完全不同的状况。对韩国而言重要的是,今后不动摇地保持一直以来与中国构筑起的针对朝核问题的协作关系。习近平主席有必要在中朝首脑会晤上强调一直以来不容许朝鲜拥有核武器的立场,并借此诱导朝鲜的改变。
如果中朝之间的人员和物资交流扩大,有可能加速金正恩执政后朝鲜的经济市场化。在这一问题上,应树立韩中合作的外交框架。
韩国政府在THAAD问题等方面,应该拿出客观、科学的依据来说服中国。不能因为这个问题,导致中国的误会或反对,从而影响韩中关系和对朝协作。这是对朴槿惠政府外交的新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