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评论]如何应对中国对外出口的“经济恐惧和混沌”

金洪秀 朝鲜日报经济部次长

查看韩文原文
在过去30多年一直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中国最近在对外出口“恐惧”。全世界投资者在经历过中国最近的股市恐慌之后,正紧张地关注着中国股市。一直高喊“‘中国危机论’站不住脚”的专家们也开始低调行事。经济形势比任何时候都扑朔迷离,最近的中国经济状况到底是转变成内需为主的经济模式的过程中遇到的“生长痛”,还是经济危机的前兆?而中国政府在出口品目上增加了“混沌”。最近发生的超大型事故对全世界都造成负面影响,但中国领导人却在三缄其口,而外界又难以相信中国官方的统计数据。

难以看懂形势时,看整个树林会比单看树木更有效。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分工角色作为横轴,而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走向作为纵轴,从大局上分析形势就能大致了解中国经济的现况和未来。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在美国和欧元圈的发达国家陆续受到冲击,当时中国作为救星登场。政府拿出4万亿人民币刺激经济。拥有以出口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模式的中国只能以增加国内投资的方式弥补发达国家需求的减少。中国承担起原材料和资本的黑洞角色,为新型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做出贡献。但是在此过程中,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国家负债比率(国内生产总值的282%)超过了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69%)。

曾复苏一段时间的世界经济遇到欧债危机和经济疲软,重新开始走下坡。全球需求的减少导致中国的出口减少,接着加重出口资本的发达国家的经济疲软问题,形成恶性循环。除非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重新恢复或者中国以结构调整降低产能,否则短时间内难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中国经济的另一弱点是一党专政的政治体系和经济体系之间的矛盾。中国虽然已成为世界第2大经济体,但是共产党独占权力导致权贵阶层的腐败和资源分配的低效率。习近平政府为解决这个问题一直推行加强市场功能的改革,振兴股市就是其中一环。但是股市暴跌显示出市场的作用越大,就会越容易出现党和政府的管控能力下降的问题。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已走到尽头,因此中国经济增速继续下降看来不可避免。问题是韩国的经济。在出口的30%依赖中国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可能对韩国造成致命打击。若想将中国带来的风险降低至最少,韩国的选择有两个。发展高档消费品和高档服务的相关产业以跟上中国内需发展趋势或者增加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比重来降低对中国出口的依赖。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若迎面受到中国经济放缓的冲击,韩国的实体经济将处于危险之中。如果发生企业连环倒闭和大量失业的状况,接着就会爆发家庭负债问题,有可能使最坏的假设成为现实。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输入 : 2015-09-09 14:39  |  更新 : 2015-09-09 14:46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