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014年,初到韩国时就有朋友跟我说你在韩国不要一个人去吃饭要多交朋友。于是我经常约朋友吃饭,很长一段时间不是在和朋友约吃饭就是被朋友约吃饭,吃了一茬吃二茬,吃了二茬还有夜宵,整日热热闹闹忙得不亦乐乎,自己开始变得害怕一个人独处的时间。特别是每每这样的小聚结束后剩下一个人孤独的呆在房间的时候内心竟然是无助和恐惧,充斥着各种负能量的思想。好在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这不是留学生活,你也会厌恶这样的生活,最起码不是我所要的真正的留学生活,因为我付出时间与金钱、经历各种困难飘扬过海求学不是为了学这些,也不是为了感受这些。所以在积极的适应了半年以后我告别了这种“群集”,开始深居书屋去探寻那些自己看到的给你带来头脑风暴的异国新鲜的究竟。
而接下来更多的时候都是一个人在吃饭、学习,思考。初始相对之前的“醉生梦死、灯红酒绿”这样的过程就是漫长而无尽的孤寂,特别是每当你的内心孤寂感莫名袭来的时候,如同吸食鸦片的瘾君子毒瘾犯了一样浑身每个毛孔都在发出孤独的怒吼。但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写到,在孤独的时候实际上是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在孤独的时光里,你可以净化你的思想,深思一些看似繁花似锦、风光无限背后的坚忍不拔与持之以恒。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这样,在一片繁花似锦中迷失了最初的那个自己,并且失去了坚守的勇气。诚然最初的孤独是可怕的,可是时间久了,你会发现,孤独其实就是给自己烹饪人生的美味佳肴。所以要告诉自己也告诉身边的每一位异国求学的学子:要学会享受孤独,只有战胜了孤独你才能前行。
当然接下来就是这样的磨练必然不会对你有所辜负。当你真正开始能够享受孤独的时候,也是你苦心孤诣探求知识、完成脱变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所有的困难相对于你内心的经历的来说已经是微不足道了。所以此时会有人说自己内心已经足够强大,其实正是在说对于各种悲喜、苦难已经可以做到波澜不惊了。就我本人来说不断地做发表、写论文、查阅各种资料、参与讨论等件件都是在进步,都是在积累。我也知道自己不可能赢过其他所有人,但是我可以比前一秒的自己做的更好,这就足够了。因为事实会告诉你只要不停地追赶着前面的人,追着追着,便慢慢超越了人群。所以我不断的尝试以平和的心态去迎接各种挑战,让自己获得进步,让留学变得充实。而且我做到了。
就在2015这一年我终于开启了真正的留学生活,静下心来去写东西,去写一些经过认真思考有益于自己与他人的文字,从一个更加合理成熟的视角看待留学与外国文化。当然这其中虽然很多文字都没有脱离浅显尝试的范畴。但在我的父母看来,我已经很了不起了,因为我读书读到了博士,我写的东西他们觉得很厉害,看起来都能像书那样厚了。翻开看之后就更加了不得,不仅很多字他们都认得,但连在一起就看不懂了;而且还参杂有其他国家的文字,于是就更觉得我厉害了。但是客观的说当你能够静下心来去探索、学习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留学,为学习而“留宿”他国,从内心去感受他国的不同。留学要吃苦更要经历各种困难,但是其重心还在于学,至于如何学,学什么则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但首先要解决的认识层面与内心的困惑问题。冯仑说,伟大都是熬出来的。他其实是在告诉我们“熬”则是手段、是过程、是精神。因为普通人承受不了的委屈你要承受,普通人需要别人安慰鼓励,但你没有;普通人以消极指责来发泄情绪,但你必须看到爱和光,在任何事情上学会自我解嘲;普通人需要一副肩膀在脆弱的时候靠一靠,而你就是别人依靠的肩膀。普通人需要排挤孤独,而你却要享受孤独。当所有承受的压力、辛苦与孤独都变成了滋养的能量之后,留着这段黯淡人生必将以闪闪发光。
所以明白了这些后,我的留学生活很充实、我的脚步很坚定。经常会有老师、亲人、朋友们发信息关照我,问我过得怎么样、学习如何、有什么困难没有,其实我特别想和他们分享一份孤独心境的成长经历,但临到指头尖,手滑成了“I am f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