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核心成员为20多岁的海归派科学家。当时中国在基因研究方面还是二流国家。但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年轻科学家们在成立第一年就参与多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并负责解读1%的基因组。发达国家科学家们虽然不是很放心,但由于人手不足,最终还是接受了中国的研究团队。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完成了基因组解读任务,2002年还成功解读出大米的基因组让世界为之惊讶。年轻的科学家们吃住都在研究所内解决,轮流换班进行了全天24小时的研究。墙上用大红字写上“科学发现不会等待我们”,“没有基因组研究,就无法在世界上成为独立国家”等自我激励的语句。到2012年,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顶级基因组分析公司。当时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拥有的最新式基因分析设备占据了全世界的一半。第二年,他们还收购了拥有世界顶级基因组分析技术的美国公司,开始开发公司独有的分析设备。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也面临过难关。随着基因粉丝设备的发展,向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发起挑战的企业也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雪上加霜的是,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本身的基因分析设备的开发也迟迟没有进展。于是他们又发起了新的挑战。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参加中国政府的100万人基因解读项目并找到了突破口。若积累那样多的基因解读数据,就能够实现真正的对症治疗。美国和英国也分别开始了100万人和10万人的基因解读项目,但外界认为,速度和商用化方面还是受到政府强力支持的中国更加有力。
其实,韩国科学家们先于中国从2000年代中医开始提出要做大规模基因分析项目。一名科学家曾说过:“若我们做了当时的中国人基因解读,很可能就成为提前掌握中国未来医疗市场的契机。”但当时被黄禹锡事件搞得焦头烂额的韩国政府没有理睬大规模生命科学项目。
韩国年轻科学家的热情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不输给中国科学家。韩国1960年代从海外吸引众多年轻科学家奠定了科学发展的基础。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首任院长、已故的崔亨燮博士鼓励科学家们要“建立永不熄灯的研究所”。韩国科学引领经济发展的同时取得了超高速成长。韩国的研发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是世界第一。韩国和中国都通过年轻科学家们的献身和政府积极的扶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量的发展。不过可以从政府对黄禹锡事件的事后处理看到,政府在危机之后的应对方式不同。谁都会遇到危机,如何将危机转化为机会将会带来不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