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评论]“大卫”新加坡与“歌利亚”中国的南海争论

崔有植 国际部长

上周在北京,发生了罕见的新加坡驻华大使与官媒《环球时报》总编辑的公开信之争。素以言论过激而著称的《环球时报》是中国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的姊妹报。

事件的起因是《环球时报》9月21日刊登了针对9月中旬在委内瑞拉召开的不结盟运动峰会发表的报道。《环球时报》以《妄提南海仲裁问题》为题报道称:“新加坡原本计划在闭幕声明中提及国际仲裁法庭关于南海仲裁的内容,但是因为其他与会国的反对而失败。”报道还煞有介事地描述会议现场称:“见其他国家代表不予认同,新加坡代表惊慌失措,难忍怒火嘲讽挖苦,甚至出言不逊。”

报道刊登5天后,新加坡大使罗家良发布了一份致函《环球时报》的公开信,对“虚假报道”提出抗议。并宣称,加入南海仲裁内容并非出自新加坡之意,而是东盟主席国老挝以书面提出的要求,新加坡代表在会议上并未提及只字片语。另外,他还指出《环球时报》记者并未出现在峰会现场。

次日,《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回信予以反驳称:“消息来自于出席本次峰会的可信的消息人士,是经过确认后发布的报道,对虚假报道的主张予以否认。”并将话锋转向新加坡对待南海问题的态度。迎面回击道,新加坡并非事件当事国,却站在美国与日本的立场上夸大问题,称“贵国的行为很是过分”。翌日凌晨,罗家良在第二封公开信中回击道:“胡总编就新加坡针对南海问题的立场作出的批判与《环球时报》报道的真伪与否无关。”言下之意,仅凭匿名消息人士的片面之词发布虚假报道才是问题的本质,不要扯开话题。

中国外交部与军方人士也站出来为《环球时报》撑腰。外交部发言人称:“问题在于极个别国家选边站并夸大问题。”中国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少将)则称:“新加坡必须为损害中国的利益而付出代价。” 新加坡是拥有560万人口的城市国家,人口数仅为中国的1/245。金一南教授称其为“子弹”大小的国家。从贸易上来看,中国是新加坡的第一出口对象国。但是新加坡却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起了正面冲突。自今年7月国际仲裁法庭判定中国对南海主张的领土主权是缺乏依据的之后,每当召开重要的国际会议便会提及此事,令中国感到非常困惑。

新加坡是依靠欧洲、中东与亚洲的海上中转贸易为生的国家。连接马六甲海峡与日韩两国的南海可以说是关系到新加坡核心利益的海上贸易通道。作为东南亚的华侨国家,自前总理“国父”李国耀时期开始便与中国关系非同寻常的新加坡,之所以会与中国对抗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

随着中韩经济关系的深入,两国在安全问题上出现争议时,韩国总是担心中国会实施报复。围绕萨德产生的问题亦是如此。但是认为国家小就必须在关系国家战略利益的问题上也作出退让的观念,是大国对小国的藐视。“大卫”新加坡的抗争向韩国传递了这样的讯息。

输入 : 2016-10-07 14:02  |  更新 : 2016-10-07 14:46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