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邓小平为和香港有关的两个问题苦思不已。一个是吸引改革开放需要的香港资本,另一个是1997年香港即将回归的问题。邓小平在重新执政后的1978年4月,在国务院下属设立了香港事务办公室,不断扩大和香港人的接触面。包氏父子在此过程中见到了邓小平。关注中国现代化的包玉刚,1980年见到了旅游总局局长,将1000万美元的支票递给对方,表示“要在北京建设现代式酒店”。条件只有一个,就是以父亲的名字为酒店命名。但没有公务员想接受这张支票。当时的北京,深受文革伤害。如果红卫兵复辟,批准建设以资本家名字命名酒店的公务员都性命难保。邓小平亲自站了出来,他说:“连香港的钱都不接受,谁还会相信中国来投资?”1983年,他亲手题写了“兆龙饭店”的名字。
当时,香港人感到不安。在香港回归后能否保障政治自由和财产权还不明朗。他们想起了1950年代共产党承诺“优待合作的工商界人士”后,没收财产的历史。邓小平1982-84年和英国就香港回归进行谈判,承诺“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等三原则的时候,香港人也是半信半疑。但1985年,他们看到邓小平等10名领导人一同出席了兆龙饭店的开业仪式,想相信一次大陆的香港人逐渐多了起来。因此,1997年香港回归才并未遇到太大阻力。
26日,在香港行政长官选举中,一如预想的那样,中国共产党钦点的女性候选人林郑月娥当选。行政长官并非由港人直接选出,而是实际上由共产党组建的1200人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选出。2014年的“雨伞革命”席卷香港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曾经承诺“2017年起由港人直接选出行政长官”的大陆,最终背弃了这一承诺。除了部分亲大陆派,香港人现在已经不相信大陆的承诺。去年由反大陆政党执政的台湾,也是同样的气氛。即便如此,韩国有些人,和同盟国的承诺相比更愿意相信中国的话。建造了兆龙饭店的包氏父子若是再世,会对我们说出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