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种期待并不长久。他将“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执政口号,通过包括网络监管在内的严厉思想控制,堵上了改革派的嘴。他执着于曾经用在毛泽东身上的“领袖”、“核心”等称呼,热衷于加强一人权力。
经济领域的情况也与此类似。在提出执政期经济蓝图的2013年十八大三中全会的决议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市场在支配资源方面,扮演决定性角色。”这被理解为,希望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提升民营企业的活力。但没过多久,这也变成了一句空话。国有企业的规模变得更大,甚至出现了用民营企业的钱支援经营困难的国有企业的制度。
香港等中华圈媒体,发出了“打着右转灯向左转”的叹息。这意味着习近平的道路,和通过打左转灯向右转,从而开启了高度增长的邓小平正相反。有分析认为,太子党出身、深谙北京宫廷政治的习近平,为了获得党内保守左派和改革右派双方的支持,正在走之字形路线。
虽然习近平成功掌握了绝对权力,但中国却在为此付出代价。中美贸易战就是代表性事例。习近平的路线图是凭借斯大林式的独裁体制和强大的国家资本主义,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而美国正在对此进行阻挠。上海股市比年初下跌了近25%,人民币对美元的价值也下滑了8%以上。
中国经济的支柱——民营企业也在动摇。习近平执政期的中国民营企业们,正在经历增长率不断下滑,年均工资却上涨10%以上的双重困难。这是正式实施劳动合同法、大幅提升最低工资等收入分配政策强化的结果。预计明年1月1日起,五大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负担额也将成为巨大的包袱。被称为“五险一金”的这笔负担金额,根据地区不同,将占到劳动者工资的30-70%。
相反,国有企业们在政策的支持之下,不断扩大规模。中国政府正在推进的压缩过剩生产设施,就让主要掌管原材料领域的国有企业获得了巨大实惠。产量减少,市场价格上升,因此利润也扩大了。经营状况得到好转的国有企业们以低价收购倒闭的民营企业,引发了“国进民退”的争议。
为执政初期习近平反腐败政策鼓掌的中国改革派们,放弃了期待。前任和现任高层经济官员与经济专家们构成的智库“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月举行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学术讨论会,对政府的经济政策提出了逆耳忠言。
随着中国今年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降至6.5%,中国经济危机论再次浮出水面。但中国国内的专家们认为,和经济增长率下滑相比,更令人担心的是习近平政府的改革退步。以缺乏革新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国有企业为代表,能够越过“中等发达国家陷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