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初,荷兰船员们为了消解航海过程中光棍的烦恼,把很多件旧衣服缝在一起,制成了用于自慰的玩偶,这就是“仿真娃娃”的开始。1900年代初进化成了橡胶娃娃,现在则是用与人的皮肤质感相似的名叫“TPE(热塑性弹性体:Thermo Plastic Elastomer)”的合成橡胶制作。1996年美国的Abyss Creations以“Real Doll(仿真娃娃)”商标推出产品后,这一名称通用至今。甚至还出现了搭载人工智能,可以和伴侣进行感情交流的“仿真娃娃”。
▶皮格马利翁的神话告诉我们,人类早就憧憬着性的幻想,现在依然在无数的小说、漫画、电影中反复播放着。Z 斯皮尔伯格的影片《AI》中,搭载L 人工智能的机器人男妓诱惑女性说:“体验过机器人恋人,就不再想和人类发生关系了。”日本漫画《狂四郎2030》、电影《越空狂龙》的男女主人公将身穿带有特殊护目镜或触觉感应器的服装,在虚拟现实(VR)空间相遇相爱。
▶仿真娃娃体验室渗透到了学校周边和住宅区,引发了社会问题。单身家庭增加,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性交易变得困难,被认为是仿真娃娃流行的原因。虽然青瓦台要求关闭这些营业场所,但据说因为这不是性交易,而是玩偶,所以很难进行管控。“仿真娃娃”还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伦理问题。2017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开设机器人妓院的“KinkySdollS”公司提出了“杜绝用钱购买人类性交易”的口号,让人莫名其妙。仿真娃娃、性机器人可以帮助老人、残疾人、性少数群体的积极面,与变态行为的厌恶感交织在一起。
▶梦想着便捷爱情的皮格马利,最后也在祈求神把伽拉泰亚变成人类。神满足了愿望,在伽拉泰亚的手上戴上了戒指。虽非玩偶的肉身会变老,但用流淌着温暖的身心实现真正爱情的一种祝福。而仿真娃娃永远不能给人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