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的增长论加上了形容词,“转换式增长”和“公正增长”,真是漂亮的修辞。但听起来好像在开玩笑,也是叫人挺无奈。我不相信任何受信条制约或束缚的理念型增长论的真实性。过去,也有过很多顶着华丽辞藻的变种增长论。有人提出“包容性”增长,有人高喊“温暖的”市场经济。口号都很美好,可最终不过是用包容和温暖这种社会价值的下属概念来包装增长的冒牌增长论。不过是穿着增长外衣的对分配、平等、公正的谈论。
文在寅政府也推出了带着形容词的增长,这就是“收入主导的”增长。文在寅政府的收入主导增长论却是个伪政策。因为增长既是目的,又被当成了实际上扩大劳动份额的分配的重点。在经济原理上,这是颠倒因果关系的矛盾逻辑。如果成功了,就能拿诺贝尔奖,可最终只留下副作用,以惨淡的失败而告终。
虽然具体的实行方案还没有出台,但李在明的“转换式公正增长”的结构也应该与此类似。将危机转化为机遇的“转换式增长”将重点放在了新再生能源转换上,这很接近文在寅政府推行的去核电、碳中立信条。“公正增长”充斥着为保护弱者而强化管制的内容。以社会价值为优先,培养经济能力沦为了次要的结果。李在明的二号大选承诺——基本收入也和增长挂钩。逻辑是通过支付基本收入来提振消费,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但这也无异于“马车拉马”式的本末倒置。
李在明式增长论的核心是“国家主导”。就是政府代替民间、企业和市场站在顶端手握主导权,分配国家资源。李在明承诺进行“超乎想象的大规模国家投资”。这种概念让人联想到1970年代式的开发独裁。他甚至拿出了朴正熙的开发议题。朴正熙的京釜高速公路实现了韩国的产业化,李在明也要凭借“能源高速公路”开创无碳时代。他不惜拿出让左派阵营恨之入骨的朴正熙,确实符合李在明任意变身的风格。这似乎是想搭上保守派对朴正熙思念之情的便车。
李在明暗中使用“朴正熙营销”并非秘密。他一直对朴正熙的经济成果持应该积极评价的态度。李在明把强大的行政能力和推进能力作为自己的主要特长,这也让人联想到了朴正熙。他在应对疫情和拆除溪谷非法设施物时亲临现场指挥的样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人说这是模仿朴正熙野战司令官的风格。
只要能干就行,不要分什么保守或进步阵营——我也同意李在明的实用论。但他和朴正熙之间存在无法填补的差距。第一,朴正熙的国家主导论是以民间竞争为前提的。将国家资源集中投入到善于让经济主体进行竞争的领域。新村运动也是为有成果的村庄提供更大的支援,在贸易振兴活动中,也无条件让出口业绩好的企业家坐在身边享受优待。这种思路,和给所有人发放同样“基本收入”的李在明是不同的。
第二,朴正熙是面向海外的全球战略家。他推行占领世界市场的外向型增长论。李在明的转换式、公正增长完全是针对国内的,全球化竞争这种观点本身就不存在。
朴正熙排斥迎合大众。李在明确实公认的民粹主义者。无论怎么看,李在明都不会说“在我的坟墓上吐口水吧”这种话,强行推进不受欢迎的政策。
李在明说“低增长造成的机会总量不足和不平等”是社会矛盾的本质。我100%同意他的问题意识。但不是用国家主导来强行推进,就能成为朴正熙的。只是嘴上说增长,并不会让经济实现增长。如果不抛弃理念和平等的信条,最重要的是不抛弃像李在明象征一般的民粹主义,他就只能是山寨朴正熙、伪增长论,不过是“收入主导增长”第二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