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选举虽然是选出下届总统的活动,同时也是今就后5年韩国社会前进方向达成国民共识的契机。因此,各个候选人需要提出国政运营的方向,并对此形成选民的共识。但在李在明和尹锡悦身上很难看到国家愿景和国政运营的大蓝图。候选人说的话虽然漂亮,但听起来很空虚,也是因为不知道他们到底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在没有告知目的地的情况下,就让我们乘坐他们驾驶的公交车。即,就算不知道要去哪里,只要坐上这辆公交车,就能增加工作岗位,赚很多钱,地区生活状况也会好转。这种话不可能让人听起来觉得有诚意。
这种情况之所以严重,是因为李在明和尹锡悦两位候选人都没有中央政治的经验。撇开一辈子都在检察机关工作的尹锡悦不说,只有城南市市长和京畿道知事经验的李在明,也没有真正的政治经验。因此,选民们看待此次选举的视线中隐含着“如果他当选总统,真的能做好吗”的不安感和疑虑。尤其是在中美对立日益严重、经济环境骤变、气候变化成为迫在眉睫的危机的情况下,看不到领导人提前洞察和应对即将到来的变化和挑战的愿景,只是集中精力解决眼前问题的短期的迎合人喜好的自说自话。选民难以确定心意,是因为只看到了将选举阵营或党制定的承诺传达给选民的表演,并没有感受到候选人自身的认真的思索和有诚意的解决方案。
就这次大选的政治意义而言,候选人对未来的愿景非常重要。李在明和尹锡悦都是政治局外人,他们成为主要政党的候选人,从某种意义上暴露出了现有政治的局限性。从这一点看,此次大选也是评价保守和进步势力能否放弃落后于时代的陈旧观念,实现自我变革的机遇。尹锡悦应该回答的问题是能否超越因弹劾而被废弃的过往的保守主义,提出保守派的新前景。只有打破以效率和增长为中心的不均衡发展和依然未能克服的权威主义政治的残余,包容社会弱者,实现自由和民主价值内在化的保守政治的自我转变,才能摆脱“为既得利益服务的政治势力”的批评。
同样,李在明应该回答的问题是:要承袭理念和自命清高的80年代运动圈式进步,还是追求新的进步价值。按照旧理念来判断现实、煽动自命清高和偏见来分裂社会的80年代运动圈进步主义,正如过去5年的经验所体现的一样不再有效。只有具备能够真实解读现实的实用性方案和正确解决问题的实力,才能摆脱“进步派无能”的批评。
大选总是让人期待新总统当选后能解决我们面临的困难和痛苦。但正如过往经历过的一样,诸多难题不可能在一夜之间一举解决。这就是与其被甜蜜、迎合人胃口的承诺所左右,不如在大的框架下关注国家发展未来方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