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都是中国政府厌恶的措辞。“在中国政策上,我们追求与大西洋沿岸国家(美国)紧密合作、和拥有相同思想的国家合作。作为欧盟的对华政策之一,我们支持台湾参与国际机构,就新疆发生的人权压迫问题与中国沟通。香港应该被重新赋予‘一国两制’原则。推进扩大与重要价值伙伴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韩国的关系”。
默克尔执政16年,中国和德国的关系被比喻为柔软的天鹅绒手套。但在朔尔茨领导的德国新政府的对华政策中,由于重视自由民主主义和人权的语调浓重,仿佛果断地戴上了拳击手套。在对华关系方面,德国与韩国有很多相似之处。驻军的美国是友邦,而中国是最大的贸易伙伴。汽车是德国的核心出口产业,德国大众集团仅去年就在中国销售了420万辆汽车。
德国新政府今后会采取什么样的对华政策,需要我们继续观察。但值得关注的是,德国政界一致同意默克尔时代的对华政策并非正确答案。欧洲外交关系协会负责亚洲事务的局长安卡·奥尔特尔(音)表示:“习近平的中国不同于以前,就这一点来看,有必要重新评估对中国的战略性依赖,分散风险。虽然这不是对华政策方面的革命,但我们会进行重大调整。”
韩国与德国不同,没有欧盟作为后盾。虽然中国都是这两个国家的最大贸易国,但韩国贸易的对华依赖度达到25%,近乎德国的2.7倍。但现实情况就像在尿素水事件中暴露出来一样,我们不知道韩国到底依赖中国到何种程度。
很多外交专家认为“如何与中国建立关系”是下届政权的最大外交课题。在中国投资的韩国企业的命运也取决于此。但在大选政局中“中国问题”处于失踪状态。因此企业感到不安,周边国家也对此心存疑虑。如果李在明和尹锡悦要领导韩国,希望他们像德国新政府一样,对这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做出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