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真叫人尴尬。技术的环保性应该综合考虑环境容量来判断。在垃圾处理方面,如果韩国像美国和澳大利亚一样国土面积广大,填埋就是环保的处理方式。在欧洲和韩国这种国土狭小的国家,和填埋相比,更应该以焚烧为主。韩国决定性的自然条件是国土狭小。韩国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为507人(维基百科),在OECD的38个国家中压倒性地排名第一多。除了韩国,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超过300人的国家有以色列(429人)、荷兰(423人)、比利时(376人)和日本(334人)。
不能只看单纯的密度。韩国森林厅的“2020森林基本统计”显示,韩国国土的森林比例为64.5%。欧洲主要国家最多只有30%左右(英国13.2%、法国31.5%、德国32.7%、意大利32.5%、西班牙37.2%)。美国为33.9%,而且森林大多在无法用于农田、城市的倾斜地形上。欧洲和北美地区在2万年前被厚达2-3公里的大陆冰川所覆盖。这些冰川的移动让地形变得平缓。由于气候干燥,雨水侵蚀很小,溪谷地形很少见。只按平原面积重新计算人口密度的话,韩国(每平方公里1428人)是德国的4.1倍、英国的4.6倍、意大利的4.8倍、法国的8.4倍、西班牙的9.5倍和美国的28倍。
韩国的环境问题没有一个和极度匮乏的土地条件无关。能源的选择也是如此。应该最大限度地追求高密度能源。在一年前的专栏中,笔者对文在寅政府中断建设的新韩蔚3、4号机组的电力生产能力和首尔至大田高速公路两侧铺设1公里宽的太阳能设备进行了比较。很难划出那么多的土地用于太阳能。相反,新韩蔚3、4号机组的厂址已经准备完毕。围绕是否继续建设机组展开争论,这本身就不合乎情理。
太阳能和风力也要尽力发展。有必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路边、停车场等的面积。住宅屋顶也要掀起安装太阳能的热潮。但我们必须了解,想和新韩蔚3号、4号机组相媲美,需要动用529万套住宅的屋顶。韩国政府对安装在建筑物墙面的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寄予厚望。这当然是有必要的,但效率必定不高。虽然最初的几处貌似还不错,但是每栋建筑的墙上都挂着太阳能板,会不会损害城市的美观?这可不是个简单的问题。
欧盟之所以将核能归类为环保能源,是因为欧盟认为只靠太阳能和风力很难满足能源的需求。欧洲的天然气价格1年里暴涨了4倍,是因为俄罗斯关闭了天然气供应管道。韩国的国土条件比欧洲差,地缘政治条件更差。如果德国、丹麦等太阳能和风力国家的光照或风力减弱,还可以借用法国的核电站或挪威的水力发电。被非友好国家包围的韩国只能通过安装电力储能装置(ESS)来解决。但碳中立委员会制定2050碳中立的规划时,对ESS的成本进行计算后发现需要花费787万亿-1248万亿韩元(人民币约4.2万亿-6.7万亿元)。仅储能装置占地就需要48-76倍于汝矣岛的土地。
受欧盟委托对核能的环保性进行评估的欧洲联合研究中心的分析结果显示,核能的温室气体排放是煤炭的30分之1、天然气的18分之1、太阳能的三分之一,与风力不相上下。电力生产全过程的事故致死率只有太阳能的37分之1和海上风力的1250分之1。
能源只是能源。电力不可能分为左派电力和右派电力。规定“新再生是善、核能是恶”,是阻碍合理选择的原教旨主义信条。认为核电和太阳能电力不同,无异于给科学技术套上理念枷锁的“技术部落主义(technology trib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