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同为欧洲国家的法国和德国感受到危机程度却存在差异。法国表示,如果今年冬天德国遭遇取暖困难,可以向德国提供天然气。对于在诸多领域与法国互为竞争关系的德国而言,听到这样的提议,难免会伤及自尊。
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两国的脱核电政策。法国是全球高度依赖核电站的国家之一。法国以国家为主导将核电技术自立摆在首位以克服化石燃料资源的匮乏。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称,核电占法国总发电量比例为70.6%,远高于韩国(29.6%)、俄罗斯(20.6%)和美国(19.7%)。得益于此,能源自给率一直稳定维持在50%左右。但法国在前总统奥朗德任期内也曾推进过降低核电占比的脱核电和扩大再生能源的政策。但马克龙政府上台后,在维持前政府转换环保能源的政策基调的同时,以实用主义的方式处置核电站。他认定不可能在核电站和再生能源之间做出两者择一的选择,于是在理想和现实之间选择了实用路线。马克龙政府提出了将核能作为转换环保能源桥头堡的愿景,并于2月发布建设6座核电站的计划。另外,还在讨论追加建设8座核电站的方案。此外,暂停关停现有核反应堆的计划,并将延长寿命继续使用。
与之相反,德国在默克尔政府时期的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以后,开始推进脱核电计划,并计划到12月关停最后3座核电站。2010年,核电占德国总发电量比例为22%,去年降至11.8%,今年第一季度降至6%,按原计划推进,明年将降为零。去年,法国总能源消费中,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电占比分别为49.9%和36.5%,而德国的占比为76%和4.9%。也就是说,德国能源高度依赖化石燃料。
德国盲信普京的廉价天然气,推进脱核电、脱煤炭,但与俄罗斯持续数十年的经济蜜月一朝破灭后,遭遇了严重的能源危机。为了应对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减少的情况,德国政府制定了临时重启决定关停的煤炭发电站,延长使用寿命的紧急对策。但因酷暑和干旱,德国内陆水运的大动脉莱茵河水位骤降,影响了煤炭发电站的电力生产。德国甚至在推进火车优先运输煤炭而非乘客的方案。以致于德国人需要囤积柴火和煤炭来烧暖炉取代天然气。至此,德国政府终于承认“依赖俄罗斯能源的政策是错的”,暗示将推迟关闭核电站。然而,推进脱核电已经十余年的德国若想重启现有核电设施,需要投入大量的维修费用,想废除脱核电政策也难。
眼下挪威、澳大利亚等主要能源生产国也将限制资源出口,韩国也亟需加强能源安全战略。制定能源供应网多变化和确保稳定的能源供应商的长期对策迫在眉睫。无论是增加核电站还是扩大可再生能源,推进短期内无法取得成果的能源政策,不仅要有经济、科学根据,还要进行安全层面的考量。而不能加入政治、理念上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