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评论]中国梦在欧洲逐渐冷却…74%的德国和83%的瑞典表示“讨厌中国”

李在勝 高丽大学国际学院让·莫内客座教授

查看韩文原文
在进入夏日旺季的巴黎中心街道的百货商店里,听不到中文。几年前,欧洲的名牌街道和高级餐厅里挤满了中国游客。企业家们争先恐后地学习汉语,在中国开设分公司。和中国有关的研讨会,不论主题是什么,都吸引了大批听众。如今这种氛围正在发生改变,欧洲对中国的热情正在迅速消退。

对欧洲来说,中国是巨大的市场,也是投资伙伴。欧盟(EU)自1975年与中国建交后,加强了各种形式的政治和经济交流。尤其是作为最大贸易国的德国在“通过贸易改变中国”的原则下,一直谋求促进与中国之间的实用关系。但包括“一带一路”战略在内,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膨胀开始加深欧洲的担忧。欧盟2019年发布的对华战略报告,开始将中国视为欧洲的“系统和经济上竞争者”。在今年6月的北约(NATO)峰会上,中国也被划入了“系统性挑战”。新冠疫情的全球扩散和美中对抗格局的强化,加深了欧洲对中国的负面认知。

▲ 图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于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欧盟和中国首脑会谈视频会议。/ 路透社、韩联社
欧洲对中国的认知在去年和今年受到了两次决定性打击。欧盟谴责中国新疆和维吾尔地区的人权问题,接受联合国的人权决议案后,中国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外交强攻,将欧洲议会的议员、欧盟理事会政治与安全委员会以及欧洲企业家列入了制裁对象。同时与香港的民主主义问题相交织,中欧之间在人权问题上出现了很深的鸿沟。加上在乌克兰战争爆发后,中国开始拥护俄罗斯的立场,欧洲和中国越过了不能回头的卢比孔河。

在今年4月1日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祖拉·冯德莱恩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席进行的首脑会谈上,欧洲集中提出了乌克兰事件和香港人权的问题,而中国则以欧盟应该站在独立于美国的立场上与中国合作,为全球增长做出贡献等抽象信息作为回应。双方缺乏契合点的争论,变成了“鸡同鸭讲”。在台湾问题方面,中国和欧盟也出现了对立。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欧洲政界和商界人士接连访问台湾,对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问台湾持肯定立场,还一直强调欧洲与台湾在芯片等尖端产业供应链方面的合作。立陶宛在外交上承认台湾,中国宣布全面制裁立陶宛并与之断绝关系,但此举在欧洲内部的后续影响不容小觑。

中国和欧洲的价值观冲突是双边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中国试图在多极世界秩序下加强自身的领导地位,反对在人权、民主主义等欧洲强调的价值规范上制约中国,推行立足于爱国主义的攻击性“战狼外交”。此外,为了在预定于秋天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实现习近平的三届连任,放大了外部压力的矛盾,试图谋求对内团结。在“动态清零”的政策下,人员交流中断和投资低迷,也进一步降低了欧洲对中国的期待值。在欧洲对华贸易收支逆差的幅度持续扩大的情况下,由中国主导的包括欧洲中东部及南部在内的经济合作机构“16+1”体制也正在瓦解,“中国梦”正在欧洲逐渐冷却。

欧洲与韩国关于中国的烦恼,具有相似性。中国共同要求双方以对美国具有辨识力的更独立的立场推进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欧洲和韩国优先考虑的是与同盟国美国的合作,参与全球供应链重组,但同时也不能忽视作为市场的中国以及中国在韩半岛和平方面的必要性。需要作出选择的状况不断遭遇两难境地,为了寻求双边及多边的解决方案而不得不碰头进行协商。以印度太平洋战略为媒介,欧洲及亚太四国(韩、日、澳、新西兰)的政治经济共同点也在不断扩大。

加强对欧外交,对韩国处理中国问题变得更加重要了。不仅要支持韩半岛和平稳定,在处理中国相关议题时还要与欧盟及欧洲主要国家保持政治和经济上的步调一致,降低不可避免的选择造成的代价。访问欧盟的特使团和总统出席北约峰会,是对欧外交方面史无前例的有利机会,但为了保持这一势头,需要采取更加周密的后续措施。对韩国外交的价值、原则及同盟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在与欧洲的合作过程中可以参考的空间很大。值得关注的是欧洲的外交话术。欧洲虽然在国际规范、法治和人权等重要性的问题上坚持明确的原则,但在包括印太战略在内的主要地缘政治议题上并没有明确指责中国,而是采用了保留介入和对话空间的外交措辞。长期的历史平衡感和谨慎,仍然是欧洲的外交品德。

但欧洲的对华外交还是出现了新的形态和本质的改变。中国梦遭遇了新的现实。国际政治主体之间的合作和牵制的核心轴开始移动,可视外交和不可视外交并行的难度进一步提高。在国际秩序大潮流发生改变的动荡时刻,加入共享苦恼与价值的更为牢固的船队会更为有利。这就是韩国需要包括欧洲在内的跨同盟外交的原因。

输入 : 2022-08-29 10:29  |  更新 : 2022-08-29 12:56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