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联合报提供
中国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截至去年底,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率达百分之五十一点二七,是城镇人口首度超过农村人口。
中国官方统计,截至去年底,城镇人口达六亿九千零七十九万人,较前一年底增加两千一百万人;乡村人口六亿五千六百五十六万人,减少一千四百五十六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五成,比前一年底提高一点三二个百分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表示,去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史上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因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五成,表示中国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意味人们的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将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去年公布的十二五规划提出,希望到二○一五年将中国的城镇化率提高至百分之五十一点五。
不过,以目前城镇化的速度,中国有机会在今年底就达成这个目标。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城镇化已从一九八○年的百分之十九点四,快速提升到去年的百分之五十一点二七。
但不少学者质疑,中国的城镇化率有些灌水。
北京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所主任蔡继明指出,按中国统计方式,只要在城镇务工半年以上就会被视为城镇人口,他估计这部分人口约有两亿人。
但这些进城的农民工无法真正享受到城镇的公共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去年底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指出,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只参与城市化建设,未能分享城市化成果。
蓝皮书并形容这群工作和居住在城市中,统计上被视为“城镇人口”、却无法享受相同社会保险等福利的农业户籍者,处于“半城市化”状态,他们衍生的社会治安等问题,也成为中国快速城镇化下的另一个隐忧。
来源=台湾《联合报》|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联合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