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接受彭博访问表示,中国可能很快就会投入高达1000亿欧元(约1320亿美元)来协助欧洲解决债务危机。
袁钢明认为,这些资金会投入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另一种可能则是参与国际货币基金会(IMF)为解决欧债危机设立的纾困基金。
中国大陆初期将先动用数百亿欧元,之后会再增加至1000亿欧元,甚至更多。
不过,他强调,这些看法是他个人的预测,不必然代表中国政府的政策计划。
信评机构惠誉昨天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德国总理梅克尔访中期间的谈话显示,中国希望分散外汇存底组合,目前中国外汇存底主要投资于美国国债。
袁钢明2009年3月接受英文《中国日报》访问,预测中国将再提供1000亿美元协助IMF因应全球金融风暴,后来中国决定购买500亿美元IMF发行的债券。
袁钢明分析,协助欧洲对中国而言是“一石二鸟”,有很多益处,没什么负面影响。
提供资金能协助稳定欧债危机,同时能让中国获得投资收益、改善国际形象,并增加在欧洲及全球金融议题的语话权。
他说,中国的投资对市场深具意义,将能化解外界对欧洲负债国家可能违约的疑虑,增加市场信心;而且这是安全的投资,欧洲国家仍富有,只是举债过多以致暂时面临资金困难。
亚洲开发银行常务总干事Rajat Nag在东京受访指出,欧债危机是地平在线的浓云,如果欧元区债务危机扩大并波及美国,中国就应考虑采取财政刺激措施。
Rajat Nag说,“我们的看法是中国可能不会出现硬着陆”,如果欧债危机获得解决,中国今年的经济成长率仍可超过8%。
温家宝上周会见梅克尔时表明,正在考虑透过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及欧洲稳定机制(ESM)的管道,来增加对解决欧债危机工作的参与。
袁钢明表示,温家宝的谈话透露中国政府援助欧洲的意愿增高许多,他不再把援欧与要求欧洲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连结在一起;他说,梅克尔的访中行“打破僵局”。
温家宝去年9月在大连表示,中国愿意协助欧洲,但也点明欧洲应提早几年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世界贸易组织(WTO)设定最后期限是2016年。
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联合新闻网》
输入 : 2012-02-09 15:07 | 更新 : 2012-02-09 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