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浦东的高级公寓。
在中国,很早以前就有比较南北差异的观点。
例如,南柔北刚、南甜北咸。
在战争中,南方擅长水战,北方擅长骑马作战(南船北马),因此,曹操大军曾在赤壁败给周瑜的水军。
20世纪初,哲学家林语堂的南北比较论备受关注。
他在《中国人》中说:“北方的中国人,习惯于简单质朴的思维和艰苦的生活,身材高大健壮,性格热情幽默。
与上海以及江浙一带的人相比更为保守,他们没有丧失自己的种族活力。
他们致使中国产生了一代代的地方割据王国,他们也为描写中国战争与冒险的小说提供了人物素材。
而南方人习惯于安逸,勤于修养,老于世故,头脑发达,身体退化,喜爱诗歌,喜欢舒适。
他们是圆滑但发育不全的男人,苗条但神经衰弱的女人。
他们是精明的商人,出色的文学家,战场上的胆小鬼。
”实际上在19世纪初期之前,中国权力史上一直是“北方压制南方”的局面。
北方是战乱不断的权力斗争舞台,而南方则以温和的气候和丰富的物产为基础发展经济和文化。
在北京,所谓“京派”的精英文化和所谓“京味”的平民文化同时存在,但在上海,所谓“海派”的市民消费文化形成了老上海的主流。
特别是大众电影,曾经成为上海文化之花。
现在中国的跳蚤市场上,以20世纪前半期的上海街头为背景的电影和广告依然是使人回忆起老上海的人气商品。
曾在歌坛和影坛双栖发展且名声大噪的周旋那充满魅力的海报甚至会吸引韩国游客的目光。
北京女人洒脱,上海女人聪明消费文化的对立面则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激进思想在沸腾。
相当于上海的两张面孔。
趁清朝国力衰退,西方列强侵入中国。
南方也成为激进革命的发源地,时而威胁北方的保守思想。
无论是康有为的改革运动,还是孙文的辛亥革命,以及毛泽东的共产革命都十分相似。
20世纪后半期,新中国时代的上海被北京中央权力批评为“被腐败和堕落侵蚀的资本主义的温床”,但同时也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攻击四人帮等北京保守势力的激进左派的根据地。
要想了解现代中国的南方和北方,就不妨看一看中国作家杨东平对北京和上海进行比较的著作——《城市季风: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
内容大致如下。
“北京光听名字就知道是首都,上海则是乘船去外国的地方。
北京京剧讲述的是英雄豪杰的权力斗争,上海沪剧讲述的则是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
北京教导人们要成为书生或君子,上海则教导人们成为绅士。
在北京生活在天子脚下的百姓们喜欢谈论政治,在上海则连乞丐都在研究赚钱的方法。
北京人眼中,外地人都是下级,上海人眼中,外地人都是乡下佬。
北京以正义使者自居,上海则信奉合理主义。
北京擅长批判和争论,上海则注重实际利益和实用性。
北京因帮助他人自己却吃亏,上海则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帮助他人。
老板最好是北京人,下属则最好是上海人。
”北京女人洒脱,上海女人精明。
恋爱时北京女人热情,上海女人扭捏。
北京女人直来直去,上海女人则喜欢半推半就。
北京女人会成为能干妻子,而上海女人会成为善于持家、照顾孩子的贤内助。
感觉到和北京形成鲜明对比的上海风气了吗?上海人虽然居住环境紧张,但因为他们精明、顾家、性格温和,所以会把狭小的公寓布置成整洁、温馨的小窝。
现在就去看看土生土长的“上海姑娘”生活的公寓。
笔者前往的公寓建于1990年,到现在已经有22年历史。
入住当时这里是分给干部的好房子。
原本属于机关免费分的房子,是单位财产,但1999年支付房价后成为个人财产。

▲上海中产阶层公寓室内。
这套住宅的面积为69.1平方米。
在中国,进入公寓后大都会穿拖鞋,有时也会在鞋上套个塑料鞋套。
有些房主会准备好提供给来访客人,而有些上门服务的配送员等则自己准备好鞋套以便使用。
公寓有两个卧室、客厅、厨房和卫生间。
虽然有窗户,但没有阳台等其他空间。
这套公寓市价约为200万元人民币。
不算宽敞的客厅里只摆了餐桌、长椅和电视就显得很满。
客厅墙上挂了一张全家福。
现在还在工作、体形偏瘦的父亲(60岁),已经退休的母亲(55岁),还有聪明勤快的独生女儿(1982年生)。
上海女人爱撒娇,但结婚后掌握主导权上海女人非常温柔。
她们爱干净、爱撒娇,而且会照顾男人。
这种性格用上海话说就是“嗲”。
“嗲”的意思是作为出生于城市的上海人拥有符合其身份的适当学识、可爱的姿态、温柔的语调、充满女性魅力的气质、不胖的身材和干练的打扮等。
比如说表现得很柔弱,总是很害怕的样子,或者在餐厅吃饭时吃得很少。
她们很适合才媛或佳人这种称呼。
她们努力学习,倾向于市场经济,虽然恋爱时爱发嗲,但结婚后则会将丈夫和孩子牢牢掌握。
从这些方面看,这套公寓里的女孩也属于典型的上海女人。
笔者采访的这家独生女在上海大学学习了日语专业,然后到首尔留学学习了韩语。
在上海教外国人汉语收入不错,因此她虽然只有30岁,但已经给自己买了私家车。
富人聚集区超高层公寓鳞次栉比除了这种中游层的公寓外,象征上海的另一个居住地就是高级公寓。
来自国外的企业家和在飞速增长中成为富豪的中国人居住在这里。
19世纪和20世纪前半期属于英、法等国租界的外滩曾是富豪聚居区。
20世纪30年代受到纳粹德国压迫的犹太人也将外滩视为一个避难地。
但是现在,外滩对面能将外滩尽收眼底的浦东高级公寓成为新的富人聚集区。
笔者采访的浦东高级公寓从外观上就有所不同。
有不少是达到50层的超高层公寓。
这种公寓只有两个房间,但月租金达到300万至400万韩元。
被护墙围住的小区内设有华丽的户外喷水池和雕像,穿戴整齐的服务人员在宽敞的门厅内24小时工作。
早晨上班时间会看到各种高级进口车开出小区,中午时分,中国保姆会推着高级婴儿车里的外国宝宝在小区内的公园里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