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喜欢吃的猪肉、鸡肉和白酒的安全性接连受到质疑。
每天都上餐桌的食品的安全性与民心和政府信任度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当局迅速出面解释,但这种质疑依然没有消失。
最近,一个题为《农妇警告:在中国吃猪肉等于自杀》的帖子在网上流传,对此《人民日报》采访了农业部和畜产相关人士迅速作出了解释。
网文称,“十几斤重的小猪使用含有大量激素、安眠药、高铜、砷等药物的添加剂催肥催长,养五六个月就出栏了。
长期食用这些猪肉,会诱发各种不适症状甚至癌症”。
《人民日报》对此表示,农业部每年实施的全国饲料质量检查的合格率自2009年以后超过90%,因此可以放心。
饲料经销商也称“通过添加安眠药让猪多睡少动、快速长肥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圈养的生猪本身活动量就很少,不需要使用镇静剂。
”但网友们的疑问依然没有消失。
目前,中国饲养的猪有4.5亿头,占全世界的一半,而中国日均猪肉消费量约为5万吨(15万头)。
因为猪肉价格直接影响到中国的物价,因此当局对此予以特别管理。

▲本月27日,中国上海一条街上的一位商人正向顾客出售活鸡。
最近,中国人对本国的鸡肉、猪肉、白酒等食品安全性问题感到不安。
照片=美联社、韩联社
速成鸡”也引发争议。
中国经济网24日报道称,使用含激素等的特殊饲料饲养的鸡,只需45天就可以出栏,并流向大型超市和快餐店等处。
对此,门户网站腾讯27日在分析报道中称,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表示,小鸡饲养42到48天后出栏属于正常。
为了速成,美国也一样使用混合饲料。
1935年将鸡养至1.3公斤需要95天,但随着饲养技术的不断发展,到2005年,养至2.42公斤只需42天。
抗生素只是为了防止传染病,与成长速度无关。
但腾讯正在进行的网上民意调查中,认为“速成鸡安全”的比率仅为15%。
中国年均鸡肉消费量为1000万吨,继美国(1600万吨)之后居第2位。
《新京报》27日报道称,检测出少量塑化剂的中国白酒“酒鬼酒”27日起暂停生产。
本月19日,有媒体报道称,在部分白酒中检测出塑化剂成分,因此卫生部和质检总局等着手进行调查,但由于对白酒中的塑化剂没有国家标准,消费者的不安持续不断。
相关企业22日正式道歉并解释说,在酒中没有人为放入任何有害人体健康的添加剂,但股价连日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