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
特派记者林则宏/摄影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3日表示,两岸已签定货币清算协议,未来“两岸金融会有很大的合作与发展空间”;如果市场有需要,人行乐见台湾成为下一个人民币的离岸中心。
易纲也是大陆全国政协委员,3日在出席第12届全国政协会议开幕式的间隙接受本报采访。
他说,人行希望是运用市场机制,而不是行政(政策)的方式,让台湾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
易纲说,包括台湾金融业进行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机构)业务、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等,“这些都是依据市场取向操作的事。
”若市场有这个需求,企业贸易与金融机构选择多用人民币,人行乐见其成。
他也指出,人行正藉由深圳前海试点,让人民币与美元、欧元等其他可兑换货币平等竞争,企业、金融机构选择哪种货币结算或投资,都是市场化的选择。
在此前提下,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正不断提高。
全球量化宽松再起,人行货币政策动见观瞻。
易纲表示,已做好应对全球“货币战”的准备;人行今年的货币政策会考虑当前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全球各主要央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我们会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制定好信贷政策和投放节奏”,他说。
至于人行今年是否定出社会融资总量目标,易纲表示,社会融资总量是个市场化的概念,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但目标应要尊重市场化的选择。
易纲也坦言,大陆今年通膨的压力会有一些。
他指出,去年大陆CPI年增率(消费者物价指数)为2.6%,相对平稳。
今年在通膨压力下,CPI会高一些,考量翘尾因素(延滞效应),预计大陆今年CPI年增率大约在3%左右。
总体来看,人行对控制今年通膨很有信心。
谈到银行业大量发行理财商品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易纲说,大陆银行业发行的理财商品总量比较小,杠杆比率相对低,且大多数产品都处在监管范围内;总体而言,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处于可控范围。
“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充分认识到理财产品的风险,防患于未然”。
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联合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