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

韩国人vs中国人 民族团结谁更胜一筹?

[Why]吕始东的“中国观察”

朝鲜日报社会部副主任 吕始东

查看韩文原文

最近,据说是美国驻中国大使骆家辉所写的对中国人的几点评价受到中国人的关注。
评价内容概括了中国人(汉族)的12种性情,但否定性内容占多数。
例如,“非常聪明,但非常相信传言”、“在大事上能忍气吞声,但在小事上却斤斤计较”、“能通过关系办成的事,绝不通过正当途径解决”、“计较的不是不公平,而是自己不是受益者”、“动辄批判外界,却很少反思自己”等。
骆家辉是出生在美国的第三代中国移民。
2011年骆家辉被提名为美国驻中国大使时,中国媒体报道称“华夏之子时隔百年回归”,并热烈欢迎。
因此,一听说这样的骆家辉消极评价同族人,立即成为热门话题。
但这段评价也很有可能不是骆家辉本人所写。
有人主张,骆家辉到中国就任之前,这段文章就已在网上流传。
不管如何,中国人正忙于向亲朋好友转发这段内容。
中国人的民族特点很难简单概括。
由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稍有不慎就会犯下过度概括化的错误。
但也不能一言以蔽之“中国人无法理解”。
因为中国人肯定有自己的特点,而且和韩国人有很多不同之处。
过去在东南亚华侨社区采访时,记者有过这样的经历。
那次采访的意图是,了解海外华侨比韩侨更团结的秘诀。
但在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华侨社区采访时感觉现实与采访意图有很大的差距。
华侨并不认为民族团结是不变的义务,他们团结是“我需要时就团结,不需要则不团结”。
这并不是错与对的问题,而是由他们的生存环境、历史、文化、DNA等决定的。
被称为“现代鲁迅”的柏杨曾说过,虽然中国人在一对一的竞争中很聪明,但如果和西方人集体对抗肯定赢不了。
人文学者易中天曾说,中国人犹如盘中沙粒。
此外,中国有句流行语叫做“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
如果对中国知识分子说“最近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似乎强于韩国”,大部分人都会感到惊讶,并予以否认。
他们举出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时国民捐出黄金、2002年世界杯时的助威热潮、购买国产汽车的例子,并称“了不起”。
曾数十次来到韩国的“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表示:“韩国人的爱国主义和奋斗精神、自力更生、团结一致在世界很有名。
我们应向韩国人学习。
”虽然这句话不无有些夸张和给人面子的因素,但大部分中国人也确实都这么说,因此认为此话并非无心之谈。
事实上,民族团结力量是韩国的宝贵资产。
如果今后韩国想与中国堂堂正正地交流和竞争,应继续培养这一资产。
不知道中国人和日本人在不团结的情况下是否能够生存,但对于南北分裂、夹在强国之间的韩国来说,并无选择余地。


输入 : 2013-03-14 17:32  |  更新 : 2013-03-14 17:32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