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

中国积极参与中东事务 巴以和谈终成泡影

金康汉

查看韩文原文

中国高层领导在本周几乎同时邀请以色列总理本杰明•内坦尼亚胡和巴勒斯坦总统马哈茂德•阿巴斯到北京,就中东和平问题举行会谈。
有分析指出,中国的这一举动表明,中国希望在该地区扩大外交影响力,并从中获利。
内坦尼亚胡从5月6日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5天的访问。
这是以色列总理在2007年之后第一次访问中国。
阿巴斯则是在5月5日至7日访问了中国。
巴勒斯坦总统访中也是首次。
阿巴斯成为3月份习近平就任后首位访中的中东领导人。


▲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以色列总理内坦尼亚胡与其握手致意。
照片=新华社、NEWSIS


中国外交部在上周表示:“如果双方愿意,可以帮助促成内坦尼亚胡和阿巴斯的见面。
”由于这一消息使4年来陷入僵局的巴以和谈的重启成为可能而备受关注。
但是内坦尼亚胡在访中期间表示,要把重点放在扩大以中贸易上,因此协商未能达成成果。
尽管未能促成内坦尼亚胡和阿巴斯的见面,但习近平在6日会见阿巴斯,李克强在8日会见内坦尼亚胡,并把中国有关两国问题的信息传递给对方。
习近平对阿巴斯表示,应该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
但他同时表示,以色列的生存权和合理安全关切也应该得到充分尊重。
李克强对内坦尼亚胡表示,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和平稳定的核心问题,只有对话与协商才是解决之道。
中国作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朋友,将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
《纽约时报》8日报道称,中国表示支持和谈,并表现出中立态度,这是为了在中东获得最大限度的实际利益。
中国在1988年承认巴勒斯坦为国家,在1992年与以色列建交。
中以年贸易额达到80亿美元。
中国在农业、工程、武器领域进口以色列技术。
中国需要确保来自伊朗等阿拉伯国家稳定的原油进口货源。
目前,中国进口的原油有一半来自中东。
《纽约时报》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对中东的依赖度会不断提高。
如果中国站在以色列一边很可能在中东原油外交上出问题。
新华社8日报道称,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与中东地区的贸易变得更加重要,因此维持中东地区的和平成为中国的核心关切。
据位于北京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分析,中东国家对于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的中国期待很高。
前中国驻伊朗大使华黎明表示:“中国正在以明确和积极的态度展开全方位外交。
中国正在成为在维持世界和平方面不可或缺的存在。


输入 : 2013-05-10 15:27  |  更新 : 2013-05-10 15:27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