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既不是美国好莱坞时代,也不是印度宝莱坞(Bollywood)时代,而是“中莱坞(Chollywood)”时代。
包括好莱坞在内的全世界电影公司和电影人都积极与中国进行合作。
中国基于雄厚的资本实力背景,通通引进韩国等外国导演和制作团队。
可以说,“中莱坞”时代的到来令韩国电影界喜忧参半。
为出席“2013中国电影节”开幕式,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韩三平16日来到韩国,他就“中莱坞”时代和韩中电影合作问题讲述了自己的看法。
国企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电影投资发行商。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韩三平表示:“电影分为是不是好莱坞电影,大家都喜欢看好莱坞电影。
曾对好莱坞电影相关人士说‘在文化多元化时代,电影却走向单一化’。
”朝鲜日报记者 摄影
韩三平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业,曾执导过《不沉的地平线》、《避难》、《建党伟业》等电影,他说自己喜欢韩国战争片和姜帝圭导演。
韩三平表示:“虽然韩国和中国的文化、电影交流很重要,但两国的市场结合和市场共享更重要。
一部好莱坞电影之所以耗资数亿美元,是因为瞄准了全世界市场。
韩国市场也不小,而中国市场则非常大。
首先,要制作出能够在两个市场里产生共鸣的作品,并拿这部作品进军海外市场。
” 当天,韩三平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解释为何中国电影界能够跃升为“中莱坞”。
他分析说:“第一,中国国力和经济实力的高速增长成为电影产业发展的基础;第二,中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和广阔的领土、资源;第三,在过去的60多年里,中国电影界培养出许多优秀人才。
最后是,达13亿人口的市场资源。
”而拥有如此强大的资本和市场的“中莱坞”所感受到的韩国电影的魅力并非导演和演员。
韩三平认为是“具备文化素质的观众”。
他说:“在人口仅为5000万的一个国家,每年都会出现观众人数达到700万至800万人次的本土电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不仅如此,人均每年还观看三、四部电影。
如果中国人也如此该多好。
”韩三平表示:“虽然多个国家试图与中国一起展开电影事业,但其中韩国最具优势。
首先,具有人文地理上的优势。
在中国国内,很多地方的飞程达5个小时,而今天从北京飞到首尔只用了1个半小时。
韩国具备韩中两国电影人相互访问共事的最好环境。
因此,只要能够制作出能够同时满足两国观众的电影,战胜好莱坞也不是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