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

金正恩大裁军或要走邓小平模式?

《周刊朝鲜》记者 Lee Dong-hun

▲1984年中国迎来建国35周年国庆节,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大型阅兵式时,邓小平站在红旗轿车上正在检阅。
邓小平在大阅兵一个月后决定裁军100万。


日前日本朝日电视台报道的“北韩裁军30万”消息引发强烈关注。
华语圈媒体也迅速转播金正恩裁军30万的消息。
香港凤凰卫视7月11日援引韩国消息人士的话报道说:“30万朝鲜人民军(北韩军)约占119万总兵力的四分之一。
”并提及“5万军官、25万士兵”等具体规模。
中国媒体之所以对此关注,是因为裁军决定和过程与邓小平1985年裁军四分之一的措施类似。
有观察认为,金正恩进行裁军可能要走“邓小平模式”。
拥有世界最多兵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度达到627万人。
继邓小平(1997年逝世)在1985年裁军100万之后,江泽民裁军50万(1997年),胡锦涛裁军20万(2003年)。
经过持续裁军,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兵力为230万人。
邓小平之所以做出裁军决定,是因为当时中国军队受10年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只专注于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指挥体系松懈。
为整顿军风,开始考虑裁军问题。
因此决定把裁军后省下的军费用于邓小平提倡的“四个现代化”的核心——“国防现代化”。
邓小平的目标是,把裁军后的兵力投入到农场、工厂等生产一线,恢复疲软的经济。
邓小平在1984年首次提出裁军思想。
当时邓小平在天安门广场亲自检阅国庆35周年阅兵式,位于中国权力的顶峰。
邓小平在举行阅兵式一个月后的1984年11月1日做出了“百万大裁军”决定。
当时邓小平表示:“裁军是个得罪人的事,还是我来得罪吧,不把矛盾交给新的中央军委主席。
”判断自己已经掌握军队的邓小平1985年在解放军总参谋部下属的北京京西宾馆举行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正式宣布“百万大裁军”决定。
这是在宣告将裁军四分之一,具有极大的冲击力。
与过去的裁军措施不同的是,不仅缩减兵力,还对编制体制进行改革。
将原来的11个军区减至7个。
以陆军为例,在减少步兵数量的同时,增加了操作专门设备的特殊兵种和兵力。
邓小平还对人民武装警察进行重新编制,使其平时负责维持治安、在战争时期转为军队(120万人)。
此外,将退伍军人安排到军队工厂生产和营业部门,将退役的军队元老的子弟安排到军队企业高层,以此来消除不满之声。
通过这一措施,邓小平将兵力从1985年的432.8万人减至两年后(1987年)的323.5万人。
有人指出,北韩金正恩想要裁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邓小平可以果断展开裁军措施是因为本身就是军队出身,与金正恩有所不同。
1975年,毛泽东在北京会见金正恩的爷爷金日成时,介绍邓小平说“这是会打仗的人”。
在国共内战时期,邓小平与“独眼龙”刘伯承一起指挥第二野战军攻破了被称为“东方马其诺防线”的黄河防线。
此后,邓小平全权指挥第二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在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中取得胜利。
邓小平在淮海战役中取得胜利时,苏联领袖斯大林曾惊讶地说:“60万竟战胜了80万。
”此后邓小平又指挥了“渡江战役”,还攻破了被称为“铜铁墙壁”的长江防线,并于1951年占领西藏。
毛泽东逝世后掌握实权的邓小平,通过“杨家将”杨尚昆和杨白冰等盟友掌控了军队。
虽然放下其他所有职位,但却坚守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位置。
可以说,北韩的裁军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金正恩能否掌控军队。


输入 : 2013-07-27 09:07  |  更新 : 2013-07-27 09:07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