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登上距离中国山东半岛威海市5公里远的刘公岛,大型广告牌上的红字便映入眼帘。外表虽然用人造花装饰得十分漂亮,但内容却毅然决然。口号下方还写着“甲午战争120周年”。中国政府1985年将这个岛屿整体打造成“甲午战争博物馆”。前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题写了馆名。中国政府还于2008年设立了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陈列馆。陈列馆馆长王记华表示:“这是为了教育国人勿忘国耻。每年有140万人来这里参观,其中包括学生和家庭访客等。”本月16日虽然是平日,但陈列馆内还是挤满了人。
◇沦陷的北洋舰队司令部刘公岛
甲午战争爆发时,清朝北洋舰队的司令部位于刘公岛。刘公岛面积为3.15平方公里。日军1895年2月17日占领刘公岛后,战争实际上已经结束。提督丁汝昌给北洋大臣李鸿章发去电报称:“战舰已经沉没。无能为力。”然后自杀殉国。首都北京当时也岌岌可危。清朝举旗投降。
- ▲ 刘公岛入口处的广告牌上写着:“勿忘国耻,海洋强国”。
刘公岛被誉为坚不可摧的要塞。陆地像伸出的两只胳膊一样环抱岛屿。相当于两只胳膊的南北陆地上都设有炮台镇守岛屿。岛屿和陆地之间还布满了水雷,敌方战舰很难靠近。因此,日军选择绕道而行。他们1月20日登陆山东半岛最东端的成山头龙须岛,然后向西部进军。10天后的1月30日占领南侧炮台,2月2日占领了北侧炮台。
提督丁汝昌在炮台落入日军手中之前曾想炸毁炮台,但未能如愿。日军从2月4日开始利用清军设置的炮台攻击刘公岛。外面的日本舰队蓄势待发。日军当时登陆的成山头地区已经很难找到当时留下的痕迹。这里现在已经成为旅游胜地。这里是中国的最东端,是最早看到太阳的地方,所以有很多游客来这里看日出。
◇博物馆重点展示日军的惨无人道
刘公岛甲午战争博物馆重点展示了战败的耻辱。博物馆中用汉语、英语、韩语同时记载了清军在多次战斗中连续失败的事实。但没有日语。资料内容包括:“日本在朝鲜发生东学党农民起义后,以保护大使馆和商人为借口让大批军队进驻朝鲜,并在没有宣战的情况下发动了甲午战争”、“1894年9月17日发生的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损失5艘战舰。这次海战结束后,清军失去了黄海制海权”、“日军兵分两路,第一分队突破鸭绿江防线,第二分队从南侧占领旅顺。接着两军会合威胁北京和天津”、“屡战屡败致使清政府不得不求和。清朝签署丧权辱国的《马关(下关)条约》后,除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外,还割让了台湾和澎湖列岛,中国的半殖民地处境进一步恶化”等。
博物馆还展示了日军惨无人道的行为。资料指出,日军占领旅顺后屠杀了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两万名百姓。日本学者也承认“旅顺大屠杀”,但日本国内相关展馆中找不到这一记录。在博物馆内可以看到日本军人用长刀刺杀中国人的照片,以及把死者埋在大坑里的照片。还有被强奸之前欲跳井自杀的妇女蜡像。
◇曾遭到破坏的战舰被复原
甲午战争时期清朝的最大战舰“定远”号(7335吨级)现在就停靠在威海港口,内部被改装为陈列馆。刘公岛沦陷时,“定远”号遭到严重破坏。日军拆解了“定远”号并将部分铁制品运回日本,用于修建寺庙和私宅。博物馆还介绍了“济远”号(2300吨级)的坎坷命运。资料指出:“‘济远’号在甲午战争时期被日军俘获,1904年发生日俄战争时在旅顺前海沉没。中国政府于1986年和1988年将船体打捞上岸。”
- ▲ 2008年建于刘公岛的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16日虽然是平日,但陈列馆内还是挤满了游客。刘公岛曾是清朝北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朝鲜日报记者 摄影
有必要如此详细地记载战争耻辱并对外展示吗?作为博物馆第一任馆长在岛上工作了20多年的戚俊杰说:“日本至今不承认自己的罪行,否认侵略历史。这让中国政府和人民十分愤怒。因此我们要通过展示这些资料来提高警惕。当今中国和12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我们追求和平,但也不惧怕战争。”陈列馆出口处还写着:“甲午战败的屈辱历史,再次表明‘落后就要挨打’!今天中国960万平方公里领土和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需要强大的海防力量做保障。我们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构筑海上钢铁长城,谋求和平与发展,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中国将甲午战争中的“败将”称为“英雄”。他们在丁汝昌生前居住过的官邸前设立了一个大型铜像,并在介绍资料中写道:“丁汝昌不顾个人生死荣辱,带领少数兵力坚守孤岛,最后自杀殉国。”王记华说:“虽然没有取胜,但他是为国家而战并殉国,所以称得上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