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

[东北亚外交战打响]中日关系有望破冰

朝鲜日报驻东京特派记者 车学峰/驻北京特派记者 安勇炫

▲ 为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而于9日前往中国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左)和夫人安倍昭惠女士抵达北京首都机场后走下专机。照片=美联社、NEWSIS
若中日领导人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行首脑会谈,那么日本2012年9月对钓鱼岛采取“国有化”措施后陷入紧张的两国关系有望迅速缓和。两国领导人将在会谈中就军事当局者定期会晤以及开通热线等“海上危机管理系统”的构建达成协议,并逐渐恢复经济、外交、安全对话。

神户大学教授木村干评价称:“首脑会谈举行后,钓鱼岛的紧张局势将大幅缓解。中日首脑会谈也反映了希望两国改善关系的美国立场。”为应对日本对钓鱼岛采取的“国有化”措施,中国采取了随时派遣舰艇、警备艇、战斗机的“钓鱼岛纷争地区化战略”,一度使偶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大幅提高。双方曾多次出现即将爆发冲突的危机状况,包括战机近距离对峙、舰艇用射击雷达瞄准等。

中日双方7日就处理和改善中日关系达成四点原则共识,日本让步、中国得偿所愿是促成两国首脑会谈的决定性因素。日本共同社分析称,中日明文表示“钓鱼岛问题存在不同主张”是促成两国首脑会谈的重要因素。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虽然否认这是接受中国提出的首脑会谈举行条件承认钓鱼岛纷争,但从双方达成的共识内容来看,几乎是接受了中方的大部分要求。还有人评价称,这份“原则共识”十分绝妙,双方可以根据本国立场做出不同解释。

中国有望通过首脑会谈摆脱国际社会对其“企图依靠武力改变现状”的指责。针对国际社会对其在南海、东海的军事活动的抨击,中国一直在摸索退出战略。中国海警船今年1月至6月进入钓鱼岛海域的次数为40次,仅为去年同期(94次)的43%。日本对钓鱼岛采取“国有化”措施后持续减少的两国贸易量和直接投资也有望以首脑会谈为契机逐渐恢复。

但也有分析称,两国纷争随时可能重演。日本将于明年上半年为行使集体自卫权而修改相关法律,还将修改规定美军和日本分担自卫队的作用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其核心内容是扩大美军在“假想敌”中国军队在钓鱼岛发起军事挑衅时的职责。另外,3万名自卫队队员和1万名美军参加的“利剑(Keen Sword)”联合军事演习已于8日拉开帷幕。此次演习将持续到19日,在靠近东海的奄美群岛实施,是针对中国军队的演习。

有人担心,促成中日首脑会谈的决定性因素——原则共识反而会成为两国关系的新祸根。两国现在已经对此做出截然不同的解释。中国媒体评价称,此次达成的原则共识标志着中国外交的胜利。而日本《读卖新闻》9日报道称:“中国媒体报道称,日本在钓鱼岛和靖国神社问题上做出了让步,但这是中国在故意制造舆论。”该报道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如果和安倍晋三举行首脑会谈,可能会导致政权受到抨击,所以故意制造舆论,随意解释原则共识。

中国官方媒体在报道安倍晋三抵达北京的消息时没有提及首脑会谈。北京的一位外交消息人士表示:“可以看出中方不想强调中日会谈的意义。”

输入 : 2014-11-10 15:48  |  更新 : 2014-11-10 18:35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