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

东西方冲突题材翻译书籍在中国大受欢迎

朝鲜日报驻北京特派记者 安勇炫

▲ 《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左),《海洋帝国》。
英国历史作家罗杰•克劳利以东西方冲突为素材撰写的《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和《海洋帝国》今年在中国相继被翻译出版,非常受欢迎。中国《新京报》最近用一个版面介绍这两本书说:“客观地描写了15至16世纪基督教和伊斯兰世界,即,东西方为争夺地中海霸权而产生冲突的历史。”与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等从西方角度撰写的书籍不同,这两本书保持了平衡。当时地中海是世界的中心。

《君士坦丁堡之战》中写道:1453年,东方的新强者奥斯曼帝国攻击已延续1400余年的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心脏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在54天后陷落。凭借东方压制西方的这场战争的胜利,奥斯曼帝国到18世纪为止迎来了全盛时期。《新京报》指出:“当时拜占庭帝国经历了内部分裂,丧失了罗马人的(富有进取精神的)气质。依赖于雇佣兵,只在首都地区纸上谈兵,国力变得衰弱。这样的国家没能创造出英雄。”

《海洋帝国》中写道:“奥斯曼帝国以占领君士坦丁堡为契机,到1560年为止掌握了地中海权力。”奥斯曼帝国与海盗结盟,增加军队的规模,趁西方(欧洲)因宗教矛盾产生混乱之际集中攻占了君士坦丁堡。当时世界的中心正从西方转移到东方。然而,1571年基督教联军在勒班陀海战中击沉突厥舰队100余艘军舰,大获全胜,使对世界霸权虎视眈眈的东方的梦想化为泡影。这给我们留下了教训:只有控制了海洋才能成为霸权国家。

输入 : 2014-12-10 14:42  |  更新 : 2014-12-10 14:51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