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指出:“如果只是把防空识别区问题视为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猫和老鼠游戏就大错特错。”应该理解为习近平领导班子正在建立外交安全战略的新框架,使其具有进攻性。韩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朴炳光(音)表示:“出于战略模糊性考虑,中国领导层没有公开宣布放弃韬光养晦政策。但实际上中国外交已经结束了韬光养晦阶段。”
中国外交部出版的周刊《世界知识》今年初提出了“主动作为”这个概念。今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上,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示:“中国愿意把握自身国情与世情的结合点,找准中方利益与各方利益的汇合点,通过我们更为主动、积极的外交实践,回应国际社会对我们的期待。”这意味着要实践“主动作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2月表示:“中国不仅要扮演国际事务的积极参与者,更要成为国际关系新规则的制订者和国际新秩序的缔造者。”这也和“主动作为”一脉相承。
去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十八大)报告已经体现了习近平领导班子这种进攻性对外战略方针。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这和2011年的中国国防白皮书形成鲜明对比,2011年中国国防白皮书强调中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军事扩张。据分析,习近平领导班子的对外战略比代表江泽民时代的“有所作为”和“责任大国”以及胡锦涛时代的“和平崛起”和“和谐世界”更具进攻性。
香港《亚洲周刊》最新一期报道称,中国大陆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是中共最高决策层酝酿再三的决定。据报道,中国国防部几年前就已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建议划设防空识别区。胡锦涛领导班子没有采取措施,但习近平今年8月作出决定而最终“拍板”。
中国领导层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简称三中全会)上决定新设主管中国对内外安全事务的国家安全委员会,10多天后划设防空识别区。该媒体报道说:“三中全会召开前一天,中国驻日大使馆开始掌握在日本居住的中国人的位置。”据分析,这是考虑到划设防空识别区后中日之间可能发生纠纷。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徐泽荣表示:“划设防空识别区是应对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措施之一。”朴炳光指出:“中国将‘重返亚洲’战略视为直接安全威胁。”
中国国防概念最近也开始具有进攻性。中国人民解放军想要重新整合军队,将原来以防御为主的七大军区整合为以作战为主的五大战区,从而巩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也就是说,为了正式与美日竞争东亚主导权,中国想要改革共产革命后从未触及的军队体系。
《亚洲周刊》报道说:“划设防空识别区背后深藏的意义在于,中国关注的焦点不再只是钓鱼岛,也不再只是东海中间线的油气田,而是中国突破第一岛链(island chain,冲绳-台湾-菲律宾)的出海口宫古海峡。”也就是说,中国海军和空军要在没有日方妨碍的情况下直接通过第一岛链的出海口宫古海峡。中国飞机今年7月首次突破第一岛链飞往西太平洋,令美日紧张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