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用低油价“三管齐下”
①“油价每下跌10%,中国GDP增长0.15%”
中国2013年9月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石油消费量的60%依靠进口。去年进口量创下历史最高纪录3.08亿吨(比2013年增加9.5%)。中国社会科学院下属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指出:“油价暴跌会让中国在一年里节省五六十亿美元。”这将使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3%。美银(BoA)美林指出:“国际油价每下跌10%,中国GDP会增长0.15%。”据分析,油价下跌能降低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抑制物价上涨,促进生产和消费增长。有观测称,中国政府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资金推行更广泛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中国《环球时报》英文版指出:“油价暴跌会使中国产品的出口价格竞争力提高,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协调能力增强。”中国经济最近因房地产领域陷入低迷和生产过剩等原因萎靡不振,因此很多人预测今年的GDP增长率很难达到7%。但油价暴跌对中国整个经济领域产生影响后,交通银行预测称:“今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7.2%。”
②大幅扩充战略储备油
中国上月原油进口量达3100万吨,创下单月最高进口纪录。然而《金融时报》(FT)网络版报道称,原油提炼和加工量没有太大变化,因此大部分进口原油可能都储存在储备设施中。中国国家统计局最近表示:“去年购买1700万吨原油用于战略储备。”这一规模达2013年(850万吨)的两倍。中国海洋石油公司的一位相关人士表示:“从原油储备和石油企业的利润方面看,油价下跌是一个绝佳机遇。中国不会放弃这个机遇。”
中国目前在大连、黄岛、镇海、舟山4个沿海城市设有1243万吨的储备油基地。其目标是到2020年储备8500万吨原油。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指出:“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原油储备量是90天,而中国只有60天。中国今后会继续进口原油扩大储备量。”国际期货市场分析师丹尼尔·安格表示:“由于最近6个月购买大量原油,中国战略原油储备设施已经没有剩余空间。”
③向资金短缺的产油国提供资金扩大亲中势力
本月8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上,产油国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参加会议的不是部长,而是总统。总统亲自参加会议是为了拯救因油价暴跌而陷入破产危机的国家财政。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接见两国领导人,毫不吝啬地打开腰包。他承诺向委内瑞拉投资200亿美元,向厄瓜多尔提供75亿美元贷款。厄瓜多尔总统拉斐尔·科雷亚表示:“此次会议创造了历史,将对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这意味着中国借油价变动之机向美国“后院”中南美地区扩大了影响力。习近平表示,中国在中南美地区的累计投资额将从2013年的800亿美元提高到2020年的2500亿美元。俄罗斯和哥伦比亚也获得了中国的支援。截至去年11月,中国进口的俄罗斯原油达331万吨,比前一年同期增加65%。进口的哥伦比亚原油增加380%以上。
◇中国也面临低油价带来的风险
有人担心,油价变动对中国物价影响很大,低油价可能会导致物价下降,陷入通货紧缩。而且中国也是产油国,去年生产2.1亿吨石油。中国石油企业也面临利润减少等压力。如果世界经济因油价暴跌而发生动摇,中国也会受到影响。《环球时报》英文版指出:“如果油价暴跌导致中国石油消费量增加,反雾霾等环保政策可能会受到打击。”
虽然中国大幅扩大原有进口量,但很难支撑国际油价。花旗集团报告指出:“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期,原油需求有限。把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的人恐怕会失望。”中国储备油设施已经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