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和韩国究竟有何不同?首先,台湾很少有人觉得“人死不吉利”并对此非常避讳,相对于人口而言,临终关怀相关服务设施非常充足。另外,台湾还从2011年开始推行安宁疗护制度,利用公共资金派医生和护士前往末期患者家中。
◇虽忌讳谈论死亡但死亡质量很高
记者上月2日来到台湾台北。台湾最高学府台湾大学旁边有一个市立火葬场兼殡仪馆。内设14个火葬炉的建筑烟囱内不断冒出灰蒙蒙的烟雾。出乎意料的是,对于设在市中心的火葬场,台北市民反应非常平静。出租车司机林国枝说:“虽然不能说好,但我们自己也总有一天会用到,所以应该接受不是吗?”在为期四天的采访期间见到的其他市民的反应也类似。
- ▲在台湾台北市第二殡仪馆,丧主们正在举行纪念故人的追悼仪式。左侧大屏幕播放着故人生前录像。吊唁者来到设在殡仪馆一侧的祭祀桌旁,摆上故人生前喜欢的方便面、啤酒、点心等。朝鲜日报记者摄影
台北市葬礼管理处馆长王文秀表示:“从亚洲文化特征来看,台湾人也和韩国人一样忌讳死亡,但在市中心设立火葬场后,市民也开始接受火葬场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推行十多年安宁疗护服务终于见效
台湾之所以成为死亡质量高的地区,是因为政府早就开始关注民众的善终问题。台湾于2000年成为亚洲第一个引入自然死法的地区。该法规定,晚期患者可以拒绝痛苦的延命治疗,利用止痛药减轻痛苦,慢慢等待死亡。
拥有正常判断能力的20岁以上成年人必须提前写好安宁疗护服务意向申请。台湾安宁照顾基金会执行长陈怡蓉表示:“写完申请书后相关信息会储存在医疗保险卡的IC芯片内,以后失去意识也具有法律效力。”
《自然死法》实施初期并未受到太大关注。人们觉得“怎么能对子女或配偶说放弃生命”并纷纷回避。台湾“卫生福利部”医疗司法局局长李伟强说:“政府和民间团体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不断宣传善终概念,艺人和知名人士也纷纷带头写申请书,经过长期努力后终于开始看到成效。”
截至《自然死法》实施第13年的今年8月,申请安宁疗护服务的台湾人共达18.6万,占总人口(2300万)的0.8%。7年前写申请书的一个月只有600人,但现在增加到4200人。
目前台湾总计有50家医院提供安宁住院,总床数共711床。费用不用患者或家属支付,而是健康保险支付。去年进入安宁病房的人共有3.1052万人。考虑到台湾一年的死亡人数为20万,七分之一的人利用了安宁疗护服务。李伟强说:“今后的目标是在任何一家医院都能享受安宁疗护服务。”
关键词:临终关怀/安宁疗护(hospice)
“安宁疗护”是指,对于即将死亡的晚期患者,不是进行延续生命的治疗,而是最大限度地提供安慰和安乐,让其在精神和肉体上舒服地迎接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