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广播公司(BBC)和人民网等媒体4日报道称,人民币“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据人民网报道,截至今年9月的四年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8.6万亿元。
与中国大陆实际开展人民币双向流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20个,业务范围覆盖全球98%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商务部财务司副巡视员赵钢介绍说,自2009年7月国家试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以来,(时隔4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广受欢迎。
人民网报道称,今年1至9月,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结算523.1亿元,外商直接投资结算280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36.7%和81.4%。
BBC中文网当天报道说:“除贸易结算外,中国还通过扩大货币互换规模、拓宽人民币投资范围等方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货币互换协议是指两国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用本国货币兑换对方国家货币的协议,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之一。
中国人民银行上月与欧洲央行签署了规模达35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今年6月还与英国签署了规模达20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中国目前已与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规模达2.57万亿元的货币互换协议。
中国将授予英国伦敦800亿元、新加坡500亿元的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伦敦及新加坡的投资者可用人民币投资中国债券、股票及货币市场。另外,中国每年约有1亿人出境旅游,这些游客使用“银联卡”结算的信用卡交易规模也在急剧扩大,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伦敦、卢森堡、巴黎、法兰克福和苏黎世等欧洲金融城市都在竞争成为欧洲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
有分析称,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北京一位金融专家表示:“要想成为国际结算货币,必须保障(货币)自由转移,但人民币外流受到很多制约,与美元兑换时也有很多限制规定。”人民币在国际结算货币中所占比重目前只有2%。与美元(38%)和欧元(37%)相比,这一数字微不足道。在9日开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简称三中全会)上,包括人民币自由化措施在内的金融改革政策将成为重要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