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两岸和平论坛”11日登场,中共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致词表示,两岸政治议题是绕不过去的,很多两岸事务都有政治因素,此次论坛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若在政治议题取得共识和进展,可推动两岸关系朝向更大更全面的发展。
但张志军强调,两岸之间无论有多大的政治分歧,都不能动摇及损害“一个中国”的架构,两岸之间的所有政治分歧问题,都应该在这一架构内寻求妥善解决的办法,“这是一条不可松动的底线”。
张志军并表示,两岸近年来本着“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步骤推动协商,取得积极成果,但“经”和“政”并非截然分割,两岸司法互助、两岸互设办事机构、台湾参与涉外活动等议题,都涉及政治问题。他说,一些政治争议尽管可以暂时搁置,但不可能完全也无法长期回避,“只经不政”的作法,无法持续。
他说,就两岸政治对话和协商,不指望一谈即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融冰总要有个过程,但双方不沟通对话协商,不谈起来,问题不但无法解决,而且“三尺之冰,可能会结得更厚、冻得更硬。”
二十一世纪基金会董事长高育仁在会中指出,所谓两岸政治合情合理的安排,他认为不只是正视两岸分立的治权,也主张两岸应建立“共同史观”,共同参与和享有,希望未来两岸能以同理心、包容心建构两岸史观。
新台湾国策智库董事长吴荣义在会后受访表示,两岸基本上还要建立互信,在台湾做民调,台湾最不喜欢的还是中国居多,因为中国在国际社会打击台湾,又部署飞弹威胁台湾,若不处理,台湾人还是会很担心,这都是中国大可以做的,要改善两岸关系,应先行处理,再来谈和平协议的签署。
大陆全国台湾研究会执行副会长周志怀指出,两岸和平协议不是统一协议,是两岸和平发展的新起点,而不是终点;可分步实践,比如宣布两岸结束敌对状态。
周志怀也提出“马习会”的路线图,他指出,若两岸两会互设办事机构并相互挂牌,是“张王会谈”的最佳时机,而会谈的议题之一可以是两岸和平协议,如果达成了,就可以创造出“习马会”的平台。
来源=台湾《联合报》|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联合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