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

悬崖上的马英九借从APEC寻求突破

《周刊朝鲜》记者 Lee Dong-hun

查看韩文原文

▲站在国民党首任主席孙文肖像画下的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和“立法院”院长王金平(右)。照片=美联社、韩联社
9月11日至17日,记者访问台北时,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在政治上陷入困境。与去年1月连任时完全不同。《联合报》、《中国时报》、《自由时报》、《台北时报》等台湾主要报纸和电视台都在报道对马英九不利的新闻。特别是,泛绿色彩浓厚的部分电视台甚至用“狗屎”这样的过激语言辱骂马英九。当问到马英九的政治处境时,台湾“外交部”官员在私下里对于回答这个问题也感到很困惑。

10月7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取得怎样的成果,将成为马英九的政治突破口。APEC是台湾加入的为数不多的国际机构之一,台湾报纸和电视台大多重视APEC相关新闻。在国际舞台上被孤立的台湾,各家媒体积极报道国际机构相关新闻。记者在台北停留期间,台湾参加国际民航组织(ICAO)总会的新闻出现在早间新闻的头条。期间,马英九通过“亲陆政策”,在中国大陆的“默许”下积极扩大了台湾的国际活动。

马英九的支持率一直暴跌。据台湾媒体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马英九的支持率跌至9.2%至11%。前台湾副领导人吕秀莲等民进党所属政治客甚至公开提及马英九“下台”和“弹劾”问题。民进党和具有在野党倾向的市民组织9月29日在台北国父纪念馆前举行大规模示威,敦促马英九下台。当天是举行国民党第19次党代会的日子。但由于在野党举行示威,国民党阐明了“暂时推迟党代会”。

在党内,对马英九的舆论也不好。有人指责称,作为国民党主席(党代表)的马英九,于9月11日开除党所属“立法院”院长王金平是自作自受。如果剥夺党籍,将自动失去立法委员资格。拥有“国民党永久党员”资格的王金平是被称为“王大哥”的台湾政坛的重量级人物。数学教师出身的王金平1975年当选立法委员后,从1999年开始连续14年担任立法院院长,创下最长纪录。今年2月举行朴槿惠总统就任仪式和2008年举行李明博总统就任仪式时,王金平以台湾祝贺使节身份访问了韩国。王金平在台湾政界拥有庞大的“人脉”。

马英九麾下的特侦组揭发了王金平为被指控的民进党院内总务,向法务部长和高级检察院院长游说,要求控方不再上诉。台湾特侦组曾揭发前领导人陈水扁挪用公款一事等,将其送进监狱。

但在揭发王金平违法介入司法的过程中,特侦组监听民进党院内总务手机的事实也一同曝光。因此,比起“立法部”首长违法介入司法一事,对在野党政客的“通话监听”更受关注。最终,马英九遇到死结,而台湾版“水门事件”则愈演愈烈。

执政国民党也分裂为以新派为中心的“亲马”派和以旧派为中心的“亲王”派。一位国民党权威政客表示“现在是2013年,而不是大明王朝时代。东厂横行无忌”,公开批评马英九。东厂是明朝皇帝直属秘密特务组织,可谓恶名远扬。此外, 台北地方法院9月13日裁准假处分,判王金平胜诉,让王金平得继续行使党员权利,因此马英九陷入恐慌。

马英九和王金平是2005年国民党主席选举竞争对手。当时,年轻的马英九战胜年老的王金平,从民进党手中夺走政权。但最近马英九的人气暴跌,因此国民党旧派认为“以现在的马英九很难在明年的地方选举中取胜”,并试图让马英九让出国民党主席位子。与此同时,试图以王金平的名号参加选举。

据悉,连战(名誉主席)、吴伯雄(名誉主席)等国民党“四大家族”也同意了这种做法。据传,察觉到这种动向的马英九曾试图先发制人借助国民党旧派主要人物王金平前往海外参加女儿婚礼的机会展开政治谋杀。

有人认为,这不单纯是政治斗争。就是说,对马英九的亲陆政策感到疲劳成为此次事件的导火线。马英九在2008年当选台湾领导人后一直坚持“亲陆”路线。马英九就任后,两岸正式开始自由往来,引发了被称为“第三次国共合作”的革命性变化。2010年签署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成为其顶点。签署可与自由贸易协定(FTA)相媲美的ECFA以后,台湾企业家可自由对大陆投资,由此诞生“海峡两岸”经济圈。

但随着台湾企业家涌向人工费较低的大陆,在台湾出现了“产业空洞化”迹象。此外,继ECFA之后,于今年6月签署的《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经议会批准的时间临近,因此失去了民心。

有分析称,台湾出身的王金平考虑到民进党的反对一直在推迟议会批准服务贸易协议的时间,因此马英九对一直在拖延时间的王金平非常不满。据悉,当初马英九打算拉下王金平后,通过友好的副院长尽快批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而王金平对此表示:“从未接到过北京打来的电话,但接到了‘第三者’(尽快批准)的电话。”马英九的“亲陆政策”也面临危机。

输入 : 2013-10-05 02:23  |  更新 : 2015-03-09 18:43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