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100多名中国大学界人士为听取中国在“2015年亚洲大学评估”中中国大学排名上升的理由而齐聚中国北京大学的英杰教育中心。“2015年亚洲大学评估”是由朝鲜日报和英国的国际大学评价机构QS(Quacquarelli Symonds)联合实施的。在亚洲大学评估7周年到来之际,QS在北京大学举行了讨论会。中国大学齐聚一堂,就怎么提高大学的国际竞争力、改善不足之处进行了热烈讨论。
- ▲ 10日,中国大学界人士参加在北京大学举行的“2015年亚洲大学评估讨论会”,就树立提高大学国际竞争力的战略进行讨论。今年的“亚洲大学评估”中韩国和日本大学排名下降而中国大学呈上升趋势。/北京= 安勇炫 特派记者
QS中国大学负责人张研(音)博士表示“学术杂志论文的发表数量和交换学生等留学生的增加提高了中国大学的国际地位”。2013年来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为35万6499名,继美国、英国之后的世界第三位。这是为了解与美国并驾齐驱成为G2的中国,全世界各国的学生纷纷涌向中国。
借助外汇储备居世界首位的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援,中国主要大学不仅吸引了大批留学生,还积极聘请世界著名硕学专家。中国自2008年起制造了“千人计划”招聘人才,该计划以到2018年聘请2000名世界级学者为目标。一次性提供补贴100万人民币,研究经费则是“需要多少给多少”。北京大学正在实施所有在校生毕业之前,都有到外国学习一个学期的机会的计划。在本日研讨会上中国大学有关人士表示“虽然在中国大学进行短期留学的亚洲、南美等留学生很多,但是来自美国、欧洲的读硕博士课程的长期留学生却相对较少”,“今后要致力于提高国际化的质量”。
北京大学的一位教授表示“如果说中国大学的论文有所提高,那是因为严格的教授评估制度”。10多年前,中国大学采用每3-5年进行评估,以论文数量决定是否续签的方法。没有研究成果的教授将被辞退。北京大学历史学部在著名期刊上登载论文时,每篇奖励6000元人民币,这相当于一位教授一月工资的50%。2001年,北京大学在6处世界著名学术期刊上刊登的论文不过21篇,2011年上升为278篇,增长了20倍。
本次亚洲大学评估中韩国大部分大学有所后退,而中国大学均有所上升。北京大学从第8名上升到第7名,清华大学从第14名上升到第11名,复旦大学从第22名上升到第16名。QS表示“在亚洲的前300名大学中有110所中国大学、68所日本大学和45所韩国大学”。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教育工程
文化大革命10年动乱结束后,中国大学从1977年开始通过考试选拔学生。当时大学竞争力根本不值一提。就算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大学教授中有博士学位也仅为5%。一片荒芜的中国大学能够快速发展,与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中国历代领导人制定了“211工程”、“985工程”、“111工程”等,向主要大学集中提供财政拨款和政策支持。政府财政的1%以上用于大学发展。
邓小平从1991年开始实施“211工程”。即建设面向21世纪、拥有先进研究能力的百所大学。1995年-2005年共投资了368亿人民币。现在有112所大学当选为“211工程”获得研究经费支援。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前主席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访问北大时表示“中国也应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为此,中国教育部宣布启动“985(意为建校纪念日)工程”,开始了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培养为世界级大学的项目。现在从刚开始的9所大学增加到39所大学。当时中国财政收入的1%投资到这些大学,每年向这些大学投资的经费达300亿人民币。
胡锦涛前主席从2006年推出了“111工程”。即从世界排名前百的大学邀请1000名人才来中国的100所大学进行研究的项目。奖励每个大学最少要有10名以上从海外引进的人才,其中一名为获得诺贝尔奖等的等海外知名学者。QS指出“中国大学的快速发展是政府和大学共同努力的结果”。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