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蒸发1407亿美元(约合8958亿人民币),蒸发近一半。阿里巴巴总销售额的83%是在中国国内市场,股价暴跌原因正是中国内需市场的低迷。阿里巴巴今年第二季度的销售增长率跌至3年来的最低。
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的“新常态”以来,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企业接连遭遇业绩下滑。不仅是私营企业,连垄断着能源、通讯、钢铁等领域的国营企业也同样面临经营困难。专家指出,需要密切关注中国实体经济的变化及其影响。对中国依赖度较高的韩国企业想要生存就需要对中国的业务进行战略上的调整。
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大连举行的夏季世界经济论坛(WEF)的开幕演讲中说到:“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这并不是空话。”但李克强的发言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回到高速增长时代。金融研究院博士迟万秀(音)表示:“中国经济的硬着陆意味着年增长率降至4-5%,李克强的发言可以被理解为中国能够维持6-7%的中速增长。”
对于最近中国经济走向问题,大韩商工会议所在14日分析指出:“中国经济在进口、消费、投资以及金融4个领域同时遭遇‘4大难关’。”
第一个难关就是进口增速放缓。随着中国开始培养消费品和配件产业,减少从韩国进口半成品的可能性增加。第二个难关就是中国消费市场从汽车到家电和服装全方位陷入低迷。曾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也在急剧减少。投资增长率从2013年第三季度的20.2%降低至今年第二季度的11.4%。另一个危险因素是,中国金融企业为了应对经济低迷开始减少现金流,因此在中国的韩国企业面临着资金回收的困难。
专家指出,韩国企业需要重新调整在中国的发展战略。韩国企业需要不再只注重出口半成品,而应该将目光放在高端成品行业和服务业。比如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正在以每年300%的速度增长,韩国企业可以考虑以电动汽车市场为目标对中国有潜力的电动汽车公司进行投资。
中国经济研究所所长全炳瑞表示:“不要试图直接挑战中国,而应该搭顺风车。韩国更应该考虑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做些什么,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出口半成品。”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