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

[独家]小米的成功秘诀在于“参与的成就感”

朝鲜Biz专访小米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黎万强

吴光镇 朝鲜Biz国际部长

◇小米的生态战略

本月初彭博社报道,小米将在明年第一季度推出笔记本电脑。外电称,小米此举是针对苹果Macbook等产品展开市场竞争。这是能够展现小米生态战略的另一个案例。

这一消息并未得到证实,不过它也似乎显示出了人们对于小米这家公司的某种美好期望——成立五年多以来,这家公司一直提供着价格低廉但超出人们预期的产品和服务,并改变了整个行业的运转思维——从笔记本电脑的传闻看起来,不少消费者又在期待着它能够在更多新的领域中带来新的利好。

小米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黎万强指出:“除了智能手机、智能电视、路由器等公司主力开发销售的产品外,小米还通过向投资优秀且价值观相近团队的方式构筑着自己的硬件生态链。小米创始人、董事长雷军之前曾明确表示,小米的愿景是帮助优秀的创业者“复制100家小米”,在消费电子和移动互联网服务领域中,最终实现“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


更广义的“小米生态圈”中也包括内容企业。去年11月,小米出资1000万美元,购买了中国最大的网络视频内容网站的运营公司优酷土豆的部分股权。与此同时,小米还对优酷土豆的竞争对手,即中国第二大视网络频网站爱奇艺也进行了股份投资。小米公司还聘请了“中国网络新闻教父”、新浪网新闻事业的开创者陈彤为小米公司的副总裁,让他全权负责10亿美元的内容投资项目。优酷CEO古永锵曾评价道:“我们不缺钱,只是在寻找双方能够实现共赢的道路,而小米有着出类拔萃的生态协调能力。”小米构筑的生态界,已经成功加深了1亿多小米手机用户对小米产品的迷恋程度。

小米的发展不禁让人想起美国管理学学者彼得·德鲁克的名言“比起产品,创造新的产业更为重要”。尽管小米不是智能手机的发明者,而是一个后起之秀,但它拿出了让业内惊叹的产品,并且建立起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和自有生态。德鲁克指出,爱迪生购买了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斯万的电灯专利并投入使用,正是因为爱迪生将构筑电力产业生态界的想法放在心上,并设计了与电力公司提供的电源相符的电灯,获得了架设电线的权利,确保了供电系统,才使这一行业得到了发展。

雷军此前曾指出:“小米的发展目标,是像过去日本的索尼公司和后来韩国三星公司那样,成为一国行业整体起飞的领军者,让全世界所有人都能享用来自中国的优质科技产品” 。他希望小米能和它的伙伴们一起努力,并带动整个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做出优秀的“新国货”,即适应新时代的中国创新制造的商品。这意味着虽然过去好的产品大多都是来自欧美,日本,韩国的产品,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的企业也逐渐具备了能够开发高品质产品的能力。

◇与黎万强的访谈

2012年,即小米公司推出智能手机的第二年,中国的社交网络上开始出现一个段子,内容如下:三个人去北极探险结果遇难了,当时他们手里只有智能手机。这三个人的智能手机品牌分别是苹果,三星,小米。结果是只有小米手机的主人活了下来。理由是小米手机发热量高,从而将小米手机的主人从冻死的危机中解救了下来。熟悉中国社交网络的人就会知道,这种“滑稽且促狭”的段子,通常都来自被称为“段子手”的职业舆论制造者,而这些人通常都受雇于某些愿意为他们创造的“促狭笑话”付费的金主——这就说明,快速崛起的小米在第二年起就开始受到了竞争对手的紧密注视和“特别关照”。


然而,这些“小动作”看起来并没有起到多么明显的作用。也正是小米,在去年年末吸引了11亿美金的投资并获得了460亿美金的企业价值。这在世界非上市IT企业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的交通网络公司UBER(510亿美元)。小米的企业价值由企业创立第一年,即2010的2亿5000万美金,直线上升,五年内增加了184倍。

企业价值的上升,自然有着强大的实力为后盾。去年第二季度,小米的销售量第一次超过了三星,在中国市场位居第一。同时,小米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达15.9%,位居榜首。而今年,在海内外市场达到销售量过亿是小米新的目标。《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最新发表的“2015年最智能的50家企业”中小米排名第二,仅次于电子汽车企业特斯拉。

小编与小米创始人之一的黎万强(38岁)会面,听取了小米企业迅速成长的秘诀。身为小米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的黎万强不仅负责开发了以安卓为基础的独家手机系统(即小米第一款产品、业界广受好评的MIUI系统),后来也是小米网络商城的创立者、总负责人。黎万强在去年10月休了长假。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他最近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了名为“花与树的星空”的个人摄影作品展。就在这个美术馆,小编在上个月28日与他见面了。将在今年年末结束休假的他是畅销书《参与感》的作家,这本书记录了小米的成长故事。黎万强于2000年作为软件开发人员入职中国最大的办公软件企业金山软件,当时金山软件的CEO就是雷军,正是以此为契机,10年后雷军与黎万强共同成为了小米创始人。


黎万强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在Facebook等社交网络来展现自己,并以此获取成就感。我们创建出的商务模式奏效了,这让他们享受到无法用金钱购买到的价值。”他解释,过去人们消费时只注重产品的功能,接着转变为品牌式消费,之后就是近年流行起来的体验式消费。而现在,用户不仅能参与产品的市场运营,还要参与产品开发的消费时代已经到来。

在这里,他借用了雷军董事长的口头禅:“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他解释,小米紧跟“参与感”这个新的时代潮流,正是小米商业模式得以成立的关键要素。有评价称小米在中国大获成功的秘密武器是小米的粉丝俱乐部,但小米不会满足于只有“米粉(小米粉丝)”参与的粉丝俱乐部。有数千万米粉参与了产品的开发及营销,故大幅度的降低了该产品的研发响应时间及营销成本。这就是能用1999元的低价,也能生成出高质量智能手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尤其是因为有米粉们的积极参与,才使得MIUI可以每周更新,并成为小米最为耀眼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现在这个技术周期快速循环的网络时代,快速更新就是竞争力。把合作对象从合作单位扩大到用户的战略获得成效。员工并不是听从老板的指示做事,而是要去处理用户的反馈,这是小米战略的基础。小米没有把用户看成上帝,而是把他看成可以一起玩、一起成长的“朋友”。不是用钱,而是用参与感与小米构建起关系的“小米军团”是小米成长的原动力。


-2011年小米手机上市时,当时中国市场已经是竞争激烈的“红色海洋”了,作为后起之秀,您觉得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我们创造了“互联网手机”这个新的市场定位。我们最先开启了让用户亲身参与口碑营销、产品研发及售后的体制。基本上没有做广告。我认为我们构建出不追逐硬件利润,靠增值服务收益的商业模式,始终追求高性能、高性价比产品的方式奏效了。“

-口碑营销,其他公司不是也在做吗?
“我们在扩大口碑营销的过程中共使用了3种战略。第一,致力开发出简单却又实用的产品。抛去复杂的操作,追求人性化产品设计思路。如果产品是1,那营销就是0。但如果产品不好,后来再多的零也是无效的。第二,强化职员与用户间的关系。想要把用户变成小米的粉丝、朋友,那么首先公司员工就得是小米的粉丝。甚至我们还会雇佣“米粉”为小米员工。而第三个战略就是让员工都成为自媒体。我们规定员工的职责不是只听从老板的指示,而是一定要倾听用户的反馈。
为了实现这3个战略,我们树立了3种战术。首先开放了从产品研发到售后、宣传、营销等全部过程,让用户可以亲身参与。研发产品时也会与“米粉”进行沟通。这样让用户参与从技术研发到售后一系列过程的情况我想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是前所未有的。技术开发是在传统企业的封闭式环境中完成的,而米粉则起到了工程师的角色。
第二个战术是设计互动方式。去年2月,《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热播,大结局的当晚,小米公司内部食堂就推出了啤酒加炸鸡的免费配餐,并将此消息发布在了小米官方微博上。之后小米又发行了炸鸡啤酒的手机壳,很快就被一扫而空。把营销做成热门话题来扩散,就是第三种战术。在小米,我们称之为三三原则。”

-没有薪金,仅以自己是粉丝这么一个理由,他们就愿意参与研发及口碑营销吗?
“真正的粉丝会觉得参与的本身就很开心了。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在facebook等社交网络上展现自己,在亲手制作我喜欢的手机时,他们会获得很大的成就感。这是现在世界的共同现象,都在流行参与式的消费。雷军董事长说’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就是要顺势而为的意思。对于’米粉’来说,参与的成就感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请问你怎么看待小米的粉丝营销策略?小米有标竿学习的企业吗?
“包含我和雷军在内的八名小米创始者,一半以上都是开发软件出身的。在开发软件时,开发者需要尽早与用户进行交流,也因此在开发硬件时,我们也采取了相同策略。如果我们创始者是开发硬件出身的话,那么可能就不会这样做了。”

-据说,你们不把用户当作"王",而是把他们当作朋友。
“雷军董事长常说要建立一个‘跟用户作朋友’的公司。某公司产品质量好的话,该公司的朋友也会感到满意,这些朋友自然而然就会帮忙推销该公司的产品,这是很简单的理论。小米的理念就是开发出朋友们会喜欢的手机。

-但偶尔也是有些不满意服务的用户在网络留下恶评吧?
“在网络发达的时代,需要学会不生气的智慧。过去,企业遇到负面消息攻击时,会尝试用广告等方式来控制负面消息。从网络出现后,经营者无法再像以往一样,把所有负面消息彻底删除。面对夸大或负面的新闻,应抛开鸵鸟心态,正面迎击才行。大众只是想要知道真实的新闻而已。小米的经营原则之一就是不搞偷工减料的小动作。”

-有人认为小米是模仿苹果的山寨机,你有何想法?
“我不能否认苹果是全世界智能手机的标竿学习对象。身为起步较晚的公司,我认为苹果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只光学习是无法超越的。我们需要更多的优势,因此我们针对手机发烧友们设计手机,不仅如此,我们也很重视手机性能,比如中央处理器的处理速度。通过硬件、软件、互联网业务的“铁人三项”并重,我们尽全力将智能手机的设计做得性能更强、更简单、更人性化。”

- 你认为为什么苹果能成为全球手机业的标竿学习对象?
“这是因为苹果在硬件或软件上都提供了最高级的体验服务。但就像过去索尼是全球的标竿学习对象一样,随着时代变迁这个对象是会换人的。苹果总有一天也会被其他企业超越的。”


-你认为在国际市场上,小米能超越苹果吗?
“不管是小米还是华为,我认为中国的所有企业都有机会超越苹果。在未来十到二十年间,世界能看到中国经济的飞跃的成长。”

-近来有人指出比起技术,小米更专注在营销上,因此小米已经遇到了瓶颈。
“我们的营销的确很强,但也因此使人们忽略了小米优秀的技术,特别是软件方面的。小米诞生后,我们最先做的就是开发米柚系统,一开始只有一百多名米粉参与米柚的开发,但一年之后增加到50万名。当时因为还没开发出小米机,所以只好把米柚系统装载到三星手机上进行测试。米粉们都十分积极参与开发,即使没有好处。最惊人就是开发初期米粉们口耳相传的传播力,因为周遭朋友都是电子产品迷,想买手机时都会互相询问。但口碑靠的还是优秀的软件技术。小米是软件公司,并不是硬件公司。”

-有许多成功的IT企业,走向衰退之路的不在少数。小米的运营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吗?
“小米才刚步入成功的道路。许多企业在壮大的过程中,常会面临官僚主义的问题。小米刚创立时,与谷歌类似,以小组形式组成,没有中间的管理阶层,是扁平的组织架构。未来即使员工数达到一万名(现在员工数为八千多名),也不会改变这样的组织架构。我们还建立了将我们的盈利回馈给员工的体系。目前小米实行员工持股制,也就是只要是进入小米的员工,都可以拿到公司的股票。小米尊重所有的员工和用户。”

-小米在中国的成功模式,到海外是否依然管用?什么时候小米才会进军韩国呢?
“小米的竞争力在于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给用户,我想这是全世界用户追求的目标。首先,我们进军了印度和巴西,因为那边的市场较大。关于进军韩国和美国的问题,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计划。小米虽然成长迅猛,但还是个小公司。如果只是一味向前跑,可能会产生问题,我们需要稳步向前。”

-有人认为专利将会成为进军海外的一大障碍。
“我认为大家有些误会。今日,包括华为在内许多企业,在近几年才开始投入手机制造。这些企业都定期申请专利,而且专利也可以购买。此外,用来购买专利的基金也能投资。实际上,小米从诞生之日起就非常重视专利的积累,我们现在在专利、尤其是发明类专利方面的积累速度非常快。因此,我不认为专利是进军海外市场的障碍。”


-那最后请你说几句话给韩国年轻的创业家。
“‘换个角度看,世界会更美’是我主办的摄影展览的主题。希望你们在创业时,不要只注重在赚钱上,应该更注重经验的积累。中年以后,为了养老或许财富会更加重要,但年轻时,即使失败,从中获得的经验更重要。我认识的一位美国创业家就曾告诉我,他只投资失败过两三次的企业,这当然是因为他相信一个人能够学会从失败中成长。”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输入 : 2015-10-03 11:16  |  更新 : 2015-10-03 12:17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