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世界最大贸易国中国与美国(美元)、欧洲(欧元)共同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国。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行的虚拟国际货币,可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务、弥补会员国政府之间国际收支逆差的一种账面资产。人民币纳入SDR意味着获得储备货币的地位。
◇人民币崛起是否会引发国际金融秩序重组?
美国主导的IMF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是因为中国的金融力量迅速增强。中国的GDP为11.2119万亿美元,已经达到美国的61.8%。人民币8月在全球支付市场占有率达到2.79%,超越日元成为世界第四大货币。有分析称,美国担忧中国建设“迷你IMF”,脱离以往的经济秩序。
还有分析认为,美元与人民币将展开“货币战争”。实际上,中国在习近平执政后,除了美国主导的军事外交领域外,还向经济领域发起挑战。今年3月,中国不顾美国的反对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
◇世界各国将增加人民币持有量
若人民币“升值”,各国政府和央行可能增加人民币的持有量。目前世界各国持有的外汇储备达11.3万亿美元。其中人民币占1%左右(1000亿美元)。今后人民币在SDR的比重将从0%增至10.92%,因此,各国持有量可能增至1万亿美元。同时, 国际贸易中人民币支付的比重也会增加。最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向《人民日报》发稿,在文中表示:到2020年,国际贸易额的33%以上将用人民币结算。”
◇人民币的力量 尽头在哪?
虽然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但从过去日本的案例来看,若没有经济增长,人民币很难扩大影响力。1984年日本正式宣布“日元的国际化”,希望“日元力量”在国际上获得认可。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日本陷入20年的低迷不振,日元地位也随之下降。截止今年,全球外汇储备中日元资产下降至3.8%。
目前中国国内也对人民币走向的意见不一。当天《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称:“若各国增加使用人民币,可能会降低对美元的依存度。”相反,《现代金报》报道称:“美国在18世纪末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元才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如果历史是先导,人民币还需要几十年时间才能成为主要储备货币。”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