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媒《环球时报》26日报道称,20世纪60年代曾多达2,000余座的毛泽东铜像,至今仅剩180余座。在当时制作铜像是自发地出于政治性的崇拜目的,而如今已经被视为是用于销售的“商品”。
据《环球时报》报道称,毛泽东铜像最初是在正值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间毛泽东主导的极左社会主义运动)的1967年,由支持毛泽东的青年运动组织红卫兵在北京清华大学校园内建立的。当时的毛泽东铜像高度取中国共产党建党日(7月1日)之意为7.1m,连同底座的高度为毛泽东的生日(12月26日)即12.26m。而这也成为了毛泽东铜像的标准规格。《环球时报》报道称:“自1976年起的两年间,以中国的大学街为中心,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建造起了2,000余座铜像。”
毛泽东铜像之春在1969年6月中国政府下达,“中断为支持毛泽东而执着于‘形式与格式’的运动方式”的指示之后戛然而止。中国共产党也于1980年在禁止“个人崇拜”的同时拆迁了大部分的铜像。清华大学的第一座毛泽东铜像也于1987年被拆除。《环球时报》报道称:“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建造的铜像如今仅剩180余座”,“一部分被作为文化遗迹而保留着”。
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1993年,多地曾重建了毛泽东铜像。然而如今建造毛泽东铜像,已不再是过往的出于个人崇拜的目的,而是作为销售商品进行交易的。《环球时报》报道称:“当天在北京毛泽东铜像附近举行诞辰纪念活动的人全部是老年人,不见年轻人的踪影”,“毛泽东铜像的地位由政治象征转变为商品的过程,展现了中国社会经历的巨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