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

中印对峙 以印方外交胜利告终

李吉星 朝鲜日报驻北京特派记者

查看韩文原文
在中国、印度和不丹三国交界的喜马拉雅高原洞朗地区持续了两个多月的中印军事对峙,终于通过协商解决,但围绕这次争议的真正胜利者到底是谁的问题,两国间正在打自尊战。

两国外交部本月28日宣布就结束争议达成一致,但衡量外交胜败的标尺——“中国军队是否中断道路建设”一事,没有被明确提及。但印度媒体和中国国内专家认为,中国军队接受了印度要求的公路建设项目停工,才达成了这次协议。

▲ 中国军队和印度军队今年6月中旬起对峙了两个月的喜马拉雅高原洞朗地区印度一侧的山脊和道路。

《印度时报》等印度媒体29日援引政府高层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中国军队决定不再建设公路,双方决定都从对峙地点后退”,“印度获得了对中国的外交胜利。”

印度媒体主张“外交胜利”,是因为印军越过边境的目的是为了中断中国军队修公路。今年6月中旬,中国军队开始在洞朗修建通往印度国境方向的公路。这里是中国和不丹存在领土争议的地区,也是中国军队实际控制的地区,但印军的270多名武装兵力带着2台推土机越过边境,阻止了工程。印度认为,中国军队修路是针对印度战略要地西里古里走廊(Siliguri Corridor)的军事威胁。被称为“鸡脖子”的西里古里走廊,是连接印度本土和东北部领土的17公里宽的狭窄通道。

印度外交部在本月28日发表的声明中说:“在协商过程中,我们表明了我方的见解,得以传达了担心和关注的事项”,“并在此基础上撤军。”表明印度的要求事项得到了落实,因此才退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本月29日在例行发布会上,就是否中断公路施工一事回答说:“我们会综合考虑天气等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建设计划。”香港《南海早报》分析认为:“这一发言包含了中断工程的意思。”

上海国际关系研究院长王德华说:“如果没有双方的让步,就不会解决对峙事件”,“中方让一步,中断工程,也没有什么坏处。”

有人预测,如果中国国内媒体强烈反对,中国政府可能会重启公路建设。例如,在印度总理莫迪出席的金砖峰会(中国厦门,9月3-5日)结束后,中国军队可能重新在该地区恢复公路建设。

输入 : 2017-08-31 09:27  |  更新 : 2017-09-01 10:16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