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I是2006年4个20多岁的年轻人在中国广东深圳的一个杂志社仓库里创立的初创企业。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1万2000名员工,在硅谷、日本东京等世界各地拥有研发中心的跨国企业。深圳被誉为“亚洲硅谷”,DJI以深圳的产品设计和制造技术实力为依托,掌握了价格竞争力。目前,深圳正在发展出第二个、第三个DJI。
- ▲ 本月6日,中国无人机企业亿航公开的 “空中无人出租”——“亿航184”户外实测情景。/亿航
KOTRA深圳贸易馆长郑俊奎(音)说:“深圳聚集了全中国400多家无人机企业中的300多家,占整体的75%。随着DJI这样的成功案例不断出现,更加稳定的创业良性循环结构站稳了脚跟。”
这些中国无人机企业,正在朝着货物配送用、农用、灾害救援用、科研用等各种领域拓展市场。中国排名第一第二的电商企业阿里巴巴和京东,不仅在大城市,还在积极利用无人机开拓小城市市场。京东在成功实现以100公里时速运送30公斤产品的无人机之后,最近正着手开发1吨的无人货运机。DJI和热成像摄像机专业企业菲力尔(FLIR)联手,推出了可用于火灾现场救援、搜寻遇难者等方面的无人机。本土企业极飞致力于物流和农用无人机,零度则集中开发中大型无人机和治安监视无人机。
中国的IT(信息技术)企业之所以能够积极进行无人机的利用,是得益于“阴性管制(原则上允许,管制例外)”。相反,韩国是“阳性管制(原则上禁止,允许例外)”。韩国无人机产业振兴协会事务局长金龙化(音)说:“中国没有无人机管制,等到出了事故再进行管控,所以企业可以尽情进行试验。韩国也应该用这种积极的管制方法来活跃市场。”